汉语拼音 | Song shu zhi
|
维药名 | 卡日哈衣依力蜜
|
别名 | 刺忒牙纳、兰体牙纳只《回回药方三十六卷》,赛蜜胡斯 赛奴白尔、热提亚乃及《明净词典》。
|
考证 | 《注医典》载:“松树脂,是松树的胶脂。”《药物之园》载:“松树脂,是名为‘赛奴白尔’的松树的胶脂。有三种:一种是从松树树皮自然溢出,不凝固;第二种是划破松树树皮后流出,自然凝固;第三种是将树皮煎后产生和凝固。以色白,偏黄者,具有‘赛奴白尔’松树气味者为佳品。”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医所用松树脂一致。
|
中药材基原 | 为松科植物红松或其同属植物木材中取得的油树脂,经蒸馏除去挥发油后的遗留物。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红松Pinus roraiensis Sieb.et Zucc.
常绿高大乔木,高可达30余米。树皮灰褐色,鳞状开裂。小枝暗褐色,密生锈褐色茸毛,新枝棕黄色,密被茸毛。叶针形,5针一束,粗硬,三棱形,长8~12cm,外侧暗绿色,内侧具5~7排白色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叶鞘早落。花单性同株;雄花序圆柱状,呈红黄色;雌花序生于主枝或侧枝的先端,单生或数个集生,有长柄。球果大,卵状长圆形,长9~14cm,径6~8cm,初为绿色后变黄褐色;果鳞菱形,顶端伸长反曲,有粗毛,各具2粒种子;种子卵状三角形,无翅,红褐色,长12~18mm。花期5月;果期10~11月。
喜生于湿润的缓山坡或排水良好的平地,多与阔叶林杂生形成混交林。我国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国外朝鲜、阿富汗、日本等地亦产。
附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s.、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hranch.、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的油树脂作为本品同等入药。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多在夏季采收,在松树干上用刀挖成“V”字形或螺旋纹槽,使边材部的油树脂自伤口流出,收集后,加水蒸馏,使松节油馏出,剩下的残渣,冷却凝固后,即为松树脂。置阴凉干燥处,防火、防热。
|
药材鉴别 | 本品为不规则半透明的块状,大小不等。表面黄色,常有一层黄白色的霜粉。常温时质坚而脆,易碎,断面光亮,似玻璃状。有松节油臭气,味苦。加热则软化,然后溶化,燃烧时产生棕色浓烟。以块整齐、半透明、油性大、气味浓厚者为佳。
|
化学成分 | 油松和马尾松的松香含松香酸酐(abietican-bvdride)及松香酸(abietic acid)约80%,树脂烃5%~6%,挥发油约0.5%及微量苦味物质[1]。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三级干热,味苦。
1.《注医典》:“一级干、三级热。”
2.《药物之园》:“三级未干热。”
|
功效 | 生干生热,温肺止咳,平喘顺气,燥湿愈疮,祛风止痒,润肤生肌,消炎退肿。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1~3g。外用:适量。可入散剂,鼻闻剂、伤粉、敷剂、软膏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甘草味胶代。
|
附方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255 药理 [1]汤臣康,等.陕西新医药.1986,15(4):60 [2]韩世荣,等.中医药研究,1988,(5):28 [3]朱宝国,等.中医杂志,1984,25(8):28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