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Nai tao
|
维药名 | 那尔吉力
|
别名 | 节维孜 印地、那尔格力《拜地依药书》。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棕榈科植物椰子树的成熟果实。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椰子树 Cocos nucifera 1.
常绿乔木,高可达30m。树干直立,单一,有密生轮状叶痕。叶呈现状全裂,常20~30片丛生于茎顶,叶大形,长3~7m,宽1~1.5m,小裂片线形,革质。佛焰花序圆锥状,生于叶腋间,具一木质、舟状的佛焰苞,花单性同株,雌花散生于花序分枝的下部,雄花生于上部,或雌雄花混生;雄花左右对称,花被3,雄蕊6;雌花花被6,子房3室。核果卵圆形略呈三棱,长20~35cm,直径21~24cm,幼时青绿色,成熟时暗褐棕色,外果皮薄,中果皮为厚纤维层,内果皮角质状,极硬,有3个基生孔迹(相当于子房3室),其中2个渐消失。种皮薄,棕红色,内有白色胚乳(即椰子肉),胚乳内有一贮液腔,内含浆液。花期至果熟约1年。
生于热带砂质地或气温较高的河流及溪谷两岸,较湿润的平原。我国海南,云南南部,台湾有栽培。国外印度、越南以及其他热带海岸均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果实成熟时采摘,剖开果壳,除去果肉内的浆液,微晾晒即可。置阴凉干燥处,防虫。
|
药材鉴别 | 果实呈心形,直径5~10cm,有时纵剖成两瓣;种皮棕紫红色,具众多凹陷的网状纹理,其1侧有数条纵向纹理(种脊),种皮薄。果肉(胚乳)厚约1cm,洁白色,内有大形空腔。折断面光滑,富油性。气微,味微甘。新鲜食之香而可口。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白色,有油性。种皮石细胞长圆锥形或狭椭圆形,长40~70μm,直径20~30μm,淡黄色至棕黄色,壁孔明显或不甚明显;导管孔纹和螺纹,直径10~30μm;胚乳细胞多角形至长方形,内含油滴和少数棕色块状物;种皮细胞呈棕色,不规则。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果肉有杀绦虫作用。对姜片虫有效[1]。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级湿热,味甘。
1.《白色宫殿》:“干热。”
2.《拜地依药书》:“一级湿、二级首热。”
3.《药物之园》:“二级干热。”
|
功效 | 生湿生热,增强体内自然热,生血肥体,温肾填精,补脑明目,保养胎儿,驱除肠虫,解毒除疫。
|
主治 | 主治干寒性或黑胆质性疾病,如寒性瘫痪、筋肌松弛、精神病、忧郁症,平性贫血体瘦、肾虚精少、脑虚视弱、胎动不安、肠内生虫、毒疫流行。
|
用法用量 | 内服:12~25g。外用:适量。可入仁膏、蜜膏、散剂、油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
代用药 | |
附方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390 药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390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