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维吾尔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药 > 正文
司卡摩尼亚脂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Si ka mo ni ya zhi
维药名
赛克木尼亚
别名
撒黑木尼牙、撒吉木你牙、撒吉母你牙《回回药方三十六卷》,买合木代《拜地依药书》。
考证
《注医典》载:“司卡摩尼亚脂,是一种植物的乳状渗出物,药效期30年;原植物与菟丝草相似,茎着生于根部,被绒毛,具油腻;叶与牵牛叶相似,质软,三角形;花白色,漏斗状,气味浓烈;根茎粗壮,具有白色乳状液对,经干燥加工后使用;本品易粹,易溶于水中;似贝壳碎片状,光滑,白色者为佳品。”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司卡摩尼亚脂一致。
中药材基原
为旅花科植物胶旋花的根部乳状渗出物,经干燥加工而成。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胶旋花Convolvulus scammonia 1. 多年生蔓生藤本。根粗壮,长可达1m,直径约10cm。茎多数着生于根头部,柔软,缠绕。叶光滑无毛,具长柄,基部戟形或箭状戟形,叶耳具宽尖圆齿、尖西或渐尖齿,先端较窄,长圆形或几呈线形,叶身呈广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聚伞花序短,着生于叶腋,2~6朵花,黄色,光滑,花冠长25~40mm,上部漏斗有5条淡红色条纹。蒴果广卵形,长6~9mm。 国外主产于土耳其、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地。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胶旋花根的皮都及围绕木部的薄壁细胞中含乳状物,该细胞纵状排列,切开使细胞横膜破裂,则内容外流。采集者先将根上部泥土挖去10~20cm,将根洗净,然后用利刀割之,收集乳状物,晒干,贮于干燥处。
药材鉴别
本品常呈扁平块状,厚约1.5cm,直径10~15cm,暗发至棕黑色,表面有灰色粉尘,易破碎,新鲜破碎面带有光泽、树脂状及细孔,呈暗棕色或为黑色,粉末与水研磨,迅速形成乳剂,气呈乳臭,味奇辣。 理化鉴别 本品乙醇液在紫外灯下显亮蓝紫色荧光。
化学成分
司卡摩尼亚脂,主要含树脂60%~80%,树胶和微量的淀粉。树脂含司卡摩宁(scammonin),遇碱水解而产生司卡摩宁酸(scammonic acid)及异戊酸(isovalerianic acid),遇稀酸时可产生司卡摩宁醇酸(scammonolic acid)[1]。
药理作用
内服为峻泻剂,对儿童作用更强[1]。
炮制方法
性味
二级干、三级热。 1.《注医典》:“三级干热,热性比干性强。” 2. 《白色宫殿》:“三级干热。” 3.《拜地依药书》:“三级干热,有人认为二级干热,热性比干性强。” 4. 《药物之园》:“三级热、二级末干。”
功效
生干生热,清除异常黏液质和异常胆液质,燥湿退肿,祛寒止痛,驱虫补胃。
主治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全身水肿关节痛疼,肠道生虫,胃脘虚弱。 1.《注医典》:“祛斑生辉,消炎退肿,燥湿愈伤,通阻止痛,清除胆液质,解毒等。治白癜风,蝴蝶斑,斑,关节脱位湿疹瘙痒,关节和膝盖疼痛,慢性头痛全蝎叮伤等。” 2. 《白色宫殿》:“具有清除异常胆液质的特殊功能。” 3.《拜地依药书》:“除脓止痒等。治化脓性皮肤瘙痒等。” 4. 《药物之园》:“温补胃脘等。治胃脘虚寒等。”
用法用量
内服:0.1~0.7g。外用:适量。可人汤剂、诃子膏剂、糖浆剂、敷剂等制。
注意事项
本品可引起腹痛、恶心,矫正药为玫瑰花茴香鸡蛋黄。对热性气质者,心脏虚弱者和儿童不宜使用。作为泻药不能单独服用。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芦荟代。
附方
制剂
努库衣 赛克木尼亚 浸泡液 司卡摩尼亚脂14g,肉桂23g,葡萄醋2900ml。药物装入纱布袋内,浸泡在葡萄醋中,经过5昼夜,捞出纱布袋即可。功能通利大肠,清除异常黏液质和异常胆液质。主治严重便秘。内服,根据病情每日2次,每次饭前取适量用适量开水调和冲服。(《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方剂部分)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118
药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118
维药名出处
《注医典》
参考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相关文章
阿摩尼亚脂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