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yue gui ying zi
|
维药名 | 艾布里 哈尔
|
别名 | 哈不里阿而、阿儿子、哈刺子《回回药方三十六卷》,外合密射提、哈尔 卡 排里《明净词典》。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障科植物月桂的果实。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月桂Laurus nobilis 1.
常绿乔木,高可达9~12m,树皮黑褐色。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1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稍波伏,反卷,深绿色,破碎后有清香;叶脉羽状,两面隆起;叶柄长约1cm,紫色。伞形花序腋生,雌雄异株;花小,直径3~4mm,黄色,总花梗长约1cm,梗基有总苞;雄花花被片4,倒卵形,无端钝圆,雄蕊12,每轮3数排列,花药内向瓣裂;雌花花被4,雌蕊1,子房1室,柱头短,稍成头状。浆果椭圆形,暗紫色。花期4月,果期6~9月。
原分布于南欧洲、西亚各地,现我国栽培于浙江、江苏、福建、台湾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9月果实成熟时采集。果仁发黑者为次品,不可使用。
|
药材鉴别 | 干燥果实呈卵圆形,几为黑色,长至15mm,顶端略尖。有柱头的残基;表面平滑而得光泽,具粗皱纹。果皮薄而脆,内有种子1粒,其种皮紧贴于果皮内壁,胚通常呈类棕黄色,内有子叶2枚。子叶气味芳香,味苦,果皮香气略逊,但味较苦。
|
化学成分 | 果实含芳香油1%。干果含脂肪44.1%,其中含有月桂酸(lauric acid)1%,棕榈酸19%,油酸56.6%,亚油酸21%,亚麻酸2.5%。果仁含脂肪26.3%,内含月桂酸45.1%,棕榈酸3.8%,油酸28%,亚油酸23.1%[1]。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级干热,味辛。
1.《药物之园》:“干热性比叶和树皮强。”
2.《拜地依药书》:“三级干热。”
|
功效 | “去寒消炎,增强听力,溶石排石,解毒等;治寒性炎肿,听力下降,各种结石,各种中毒等。”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2~6g。外用:适量。可入前剂、汤剂、蜜膏、小丸、散剂,油剂、敷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本品对胃有害,可引起胃的松弛、恶心,矫正药为西黄芪胶。
|
代用药 | |
附方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478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478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