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维吾尔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药 > 正文
马齿苋子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Ma chi xian zi
维药名
色米孜 欧提 欧如合
别名
胡而福子、忽而福子《回回药方三十六卷》,百子如力 白克来土里 欧密哈、百子如力 胡日排,吐胡米 朗日排《拜地依药书》。
考证
《药物之园》载:“马齿苋子,是马齿苋的种子;原植物平卧或斜向上,红淡褐红色或紫色,茎圆柱形,叶片肥厚肉质,小匙形,光滑,花白色,种子多数,黑褐色;全株具有生瓜气味。”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马齿苋子一致。
中药材基原
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1.的干燥种子。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参见“马齿苋”条。附:马齿苋 Portulaca oleracea 1. 一年生肉质草本,全株光滑无毛,高20~30cm。茎圆柱形,平卧或斜向上;由基部分歧四散,向阳面常带淡褐红色或紫色。叶互生或对生,叶柄极短,叶片肥厚肉质,倒卵形或匙形,长1~3cm,宽5~14mm,先端钝圆,有时微缺,基部阔楔形,全绿,上面深绿色,下面暗红色。花两性,较小,黄色,通常3~5朵,丛生枝项或叶腋;总值片4~5枚,三角状卵形;萼片2,对生,卵形,基部与子房联合;花瓣5,倒心形,先端微凹;雄蕊8~12,药黄色;雌蕊1,子房半下位,1室,花柱顶端4~6裂,形成线状柱头。蒴果短圆锥形,棕色,盖裂。种子多数,黑褐色,表面具细点。花期6~9月,果期6~10月。 国内外各地均有分布。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夏、秋手果实成熟时采收全株晒干,抖动后收集落下来的种子,除去杂质。
药材鉴别
种子扁圆形或逗点形,直径0.7~1.1mm,厚度0.4mm。表面黑色或棕黑色,稍有光泽。解剖镜下可见表面密布排列整齐的颗粒状突起。种子腹侧中下部微凹,有一灰白色种脐;胚乳白色,半透明。胚白色,子叶2枚。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浅棕红色。种子表皮细胞浅棕色,直径30~75μm,壁厚,内含排列整齐的颗粒状突起;种子下皮细胞浅棕红色,含棕色不规则多角形细胞,间隙较大;黏液质块多见,单个散在或2~5个联合,直径120~150μm,单层或双层,内含点状黏液质颗粒,直径80~150μm;导管梯纹,少见,直径15~25μm;石细胞直径10~30μm,类圆形、多角形或圆三角形;草酸钙簇晶散在,直径10~25μm;油滴众多,黄色,圆形,大小不一,散在或数个聚合;淀粉粒单粒,层纹不清,脐点点状或人字形;胚乳细胞壁薄,无细胞间隙,内含黄色块。
化学成分
马齿苋种子中含有生物碱,脂肪油,糖类及淀粉等[1]。
药理作用
炮制方法
性味
二级湿,三级寒。 《拜地依药书》:“四级湿寒。”
功效
生湿生寒,清热止痛,退烧消炎,解渴肥体,凉血止血,通利小便。
主治
主治干热性或胆液质性疾病,如热性肝痛、胃痛、头痛,尿痛,脑膜炎发热、发烧、体瘦口渴,出血、血痢、月经过多,小便不通等。 1.《拜地依药书》:“清热消炎,消除伤寒,生寒止咳,清胃止痛等。治热性肝炎,急性伤寒,热性咳嗽,胃脘烧痛等。” 2.《药物之园》:“生寒止痛,止泻止痢,消炎止痒等。治肛门烧痛,腹泻痢疾烧伤,外伤,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用法用量
内服:3~5g。外用:适量。可入散剂、汤剂、蜜膏、小丸、片剂、敷剂等制剂。
注意事项
用量过多,可引起视力减弱,矫正药为芹菜薄荷藿香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方糖代。
附方
制剂
苏福非 胡日排 散剂 马齿苋子、黄瓜子、葫芦子、罂粟子、淀粉、西黄芪胶、甘草膏各9g,天仙子6g,方糖150g。研成细粉,过罗即可。功能通利小便,消炎止痛等。主治小便不利,排尿烧痛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方剂部分)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维吾尔药材标准(上册).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3.40
维药名出处
《拜地依药书》
参考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相关文章
马齿苋
马齿苋
马齿苋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