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Fei yan cao
|
维药名 |
|
别名 |
再地瓦尔、麻 排日温、乃日比斯《拜地依药书》。
|
考证 |
《注医典》载:“ 飞燕草、是一种植物的子根,相似与马 兜铃的须根。它常与 乌头根生长在一起。”《药物之园》载:“飞燕草,是一种植物的子根,形似 香附。它产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山区,山区中国一侧者称‘节得瓦尔 其尼’,即 附子,印度一侧者称‘节得瓦尔 印地’,即飞燕草。中国附子的颜色多分为白、黑、紫、黄四种,中间人将紫色称之为‘怕尔皮’;剧毒植物乌头草常与飞燕草生长在一起,飞燕草的毒性往往被乌头吸收,故乌头大大的能降低了飞燕草的毒性。”根据以上维吾尔医古代本草所述飞燕草药用部位、生长特点、产地、分类等与维吾尔医今用飞燕草相符。
|
中药材基原 |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飞燕草Consolida ajacis(1.)Schur
一年生草本,高不及1m,稍被毛。枝少而上举。基生叶具长柄,3深裂几达基部,裂片再分裂为多数线状小裂片;上部叶无炳,亦具多数线状裂片。总状花序极长,密被小柔毛;花柄上举,长1.5~4cm,中部或中部以下有小苞片1对;花蓝色、青紫色、淡红色、白色,常重瓣,开展时直径2~4cm;萼片5,阔而稍钝,后面1片延长成距,距上弯,长约与花其他部分相等,上部1对花瓣的距即套人其中;心皮1,在重瓣花中有时多数。蓇葖果长1~2cm,被毛,先端具尖突。花期4月。
多栽培于庭园。原产于欧洲南部,现我国各地多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夏秋采集,洗净,鲜用。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种子含生物碱约1%,脂肪油约39%。生物碱有洋翠 雀碱(ajacine),硬飞燕草次碱(delcosine),硬飞燕草碱(delsoline),高硬飞燕草碱(clatine)等乌头碱类生物碱和洋 翠雀康宁(ajaconine)等。尚含树脂,飞燕草苷(delphin)[1]。
|
药理作用 |
洋翠雀碱等未见药理研究。脂肪油有杀虫作用。叶、种子可引起皮炎,种子的毒性较其他部分为大。中毒之动物表现步伐困难,特别是后肢;脉搏、呼吸皆变慢,体温有所降低。食欲则良好。更严重时可有肌肉 抽搐,乃至运动失调,最后发生全身性痉挛收缩, 呼吸衰竭而死。
欧洲产高飞燕草Delphinium elatum,含生物碱高飞燕草碱及巴比翠雀碱(Eldaline)。前者有箭毒样作用(竞争型肌肉松弛剂),并有神经节阻断作用,可用于肌紧张或运动过多症;后者则具有解痉作用。中亚所产之不间属的飞燕草亦含箭毒样生物碱[1]。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干热,味辛,有毒。
1.《拜地依药书》:“有人认为三级干热。”
2.《药物之园》:“三级首干热。”
|
功效 |
生干生热,祛寒止痛,消炎退肿,消除乃孜来,补脑强心,消癔除癫,强筋健肌,防疫解毒,增强性欲,利尿排石。
|
主治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各种寒性疼痛,腋下肿痛,颈淋巴结核,咽喉肿痛,扁 桃腺肿痛, 感冒乃孜来, 瘫痪,筋肌松弛,癔病,小人癫癎, 鼠疫, 霍乱, 性欲低下,寒性尿闭,各种结石。
1.《拜地依药书》:“消除疼痛,祛腐生肌,补心除慌,通阻除黄,消除 伤寒,祛斑生辉等;治肠绞痛,肾脏疼痛,胃胱疼痛,牙痛,耳痛,久创不愈,心虚心慌,肝阻 黄疸,四日伤寒,皮肤白斑, 白癜风等。”
2.《药物之园》:“解毒虫之毒,通阻止痛,溶石排石等。治毒虫叮伤,心脏绞痛,关节疼痛,肾 脏结石, 膀胱结石等。”
3.《药物之秘》:“爽心悦志,温补支配器官,散发、稀化和成熟致病物质,生辉等。治神经衰弱,支配器官功能降低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0.5~1g。外用:适量。可人汤剂、糖浆、蜜膏、散剂、小丸、敷剂、擦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对热性气质者有害,可引起 头痛和肠道溃疡,矫正药为新鲜 牛乳、 大麦煎汁。
|
代用药 |
|
附方 |
|
制剂 |
艾比 节地瓦尔 印地 小丸 去毒飞燕草、 洋乳香、矢车菊、 补血草、 天竺黄、肉 豆蔻衣、 人参、 阿拉伯胶各3g,欧 玉竹、 肉桂各7g, 鸦片10g,藏 红花1.5g, 冰糖15g, 金箔15张, 银箔50张。先将冰糖和阿拉伯胶放入在鸦片溶液中溶化,其他药物研成细粉,过罗,用溶化液制成0.3g的小丸,滚动在金箔和银箔上即可。性平。功能提神固精,增强性欲,消除乃孜感冒等。主治神衰 早泄,性欲减退,易感冒等。内服,每日2次,每次2小丸,用开水送下。(《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方剂部分)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78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78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