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维吾尔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药 > 正文
小檗浸膏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Xiao bo jin gao
维药名
如苏提
别名
欧祖孜《注医典》。
考证
《注医典》载:“小檗浸膏,是小檗果实或枝叶挤出之液的凝固体物,采集小檗果实和叶、枝,浸泡在适量水中,用温火煎至浓缩晒干而成。原植物分两种,一种生长在平原,果实圆形,色红;另一种生长在沙漠和山地,果实椭圆形,色黑。”《药物之园》载:“植物小檗的果实,色红或黑色,个小,味苦涩。树高3~9尺,树上有刺,3分叉,叶似大枣叶;开浅黄色花,果实似圆形葡萄,成熟前显绿色,开始成熟后由黄渐变红,晒干后变为暗红色或紫黑色。采集小檗果实和叶、枝,浸泡在适量水中,用温火煎至浓缩晒干而成。”根据以上维吾尔医本草所述植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小檗浸膏一致。
中药材基原
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Berberis heteropodaSchrenk成熟果实或枝叶煎液浓缩后的凝固体。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参见“小檗实”条。附:黑果小檗Berberis heteropoda Schrenk 落叶灌木,高1.5~3m,树皮灰黄褐色。茎直立,基部多分枝,嫩枝条灰褐色,老枝条及黄土色,枝上具皮刺,多生于叶的基部,三叉状或单一,长1~3cm,暗灰褐色。叶簇生,叶片卵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6cm,先端钝圆,带刺尖,基部渐狭,全缘或具疏齿,上面绿色,脉不明显,下面黄绿色,网状脉明显,革质,光滑。总状花序较短,稀疏,有花3~9朵,花梗长约5mm;苞片2枚,披针形;萼片2枚,卵形;花瓣6枚,倒卵形,长约5mm,黄色,在基都有2个分离的暗棕黄色蜜腺;蜜腺瓣6枚,宽约为花瓣的1/2,暗棕黄色蜜腺纵贯蜜腺瓣的中央;雄蕊6枚,短于花瓣;雌蕊1枚,茶瓶状,顶端盘状,胚珠6枚,有短柄。浆果广卵形或球形,紫黑色,具光泽并被灰白色粉霜,种子常为3~5枚,稀1枚或6枚。花期5~6月;果期7~8月。 喜生于山前荒坡地、山谷冲积扇、河流岸边石砾处。我国新疆各地有分布。国外前苏联亦有分布。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采集小檗果实和叶、枝,浸泡在适量水中,用温火煎至浓缩,晒干而成。
药材鉴别
化学成分
小檗碱(berberine),还含鞣质,树脂等[1]。
药理作用
有抗菌消炎、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以及增强乙酰胆碱抗箭毒作用[1]。
炮制方法
性味
二级干寒,味辛。 1.《注医典》:“寒热性为平、二级干。” 2.《拜地依药书》:“干寒。”
功效
生于生寒,清血退热,消炎退肿,止痢止泻,燥湿愈伤,通淋除黄,防腐固牙。
主治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发热发烧,各种炎肿,腹泻痢疾,各种创伤,鼻孔炎肿,疮,耳道流脓,尿道疾患,黄疸,牙龈糜烂,牙齿松动等。 1.《注医典》:“收敛止血,染发固发,祛斑生辉,疗恶疮,疗各种眼疮,消炎退痔等;治各种出血,咳嗽咳血,毛发早白,毛发稀少,各种斑点,恶性疮疡,各种眼疮,妇女痔疮等。” 2.《药物之园》:“收敛燥湿,止汗止血,消炎愈疮,健龈固齿,清热解毒等;治体内外湿性过盛,多汗,经水过多,痔疮出血,牙龈糜烂,尿路炎肿,尿路创疡等。” 3.《拜地依药书》:“疗眼疾,消除粒疮,消炎止痛等;治眼部创疡,皮肤粒疮,肝脏炎肿,睾丸炎肿等。”
用法用量
内服:1~3g。外用:适量。可入小丸剂、汤剂、糖浆剂、诃子膏,漱口剂、粉剂、敷剂、耳滴剂、肛门栓、阴道栓、软膏等制剂。
注意事项
对脾脏有害,矫正药为茴香乳香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等量槟榔檀香代。
附方
制剂
买日合米 如苏提 软膏 小檗实浸膏、没药、新鲜神香草橄榄油底、陀僧各适量。药物研成细粉,与胡芦巴亚麻子黏泡制成软膏即可。功能消炎退肿,通利鼻窍等。主治各种鼻炎等。外用,每日2次,每次根据病情取适量涂于鼻孔。(《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方剂部分)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4
药理
[1]《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4
维药名出处
《注医典》
参考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相关文章
小檗实
小檗花
小檗皮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