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维吾尔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药 > 正文
山楂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Shan zha
维药名
都拉
别名
咱卢黎《回回药方三十六卷》,侧如日 沙尼克、射节热土德 都比《拜地依药书》,克里《药物之园》。
考证
《拜地依药书》载;“山楂,是一种果树的果实;原植物有野生和家生两种,前者生长在山区,与苹果树相似,但叶和果实比苹果树叶和果实小;果实红色或黄色,其味苦偏酸,气味芳香。后者多为栽培家生,枝刺长,果实红色,其味甜偏酸,气味芳香。”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还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山楂一致。
中药材基原
为蔷薇科植物山楂的果实。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落叶乔木,高可达6m。枝刺长1~2cm,或无刺。单叶互生,叶柄长2~6cm;叶片宽卵形或二角状卵形,稀菱状卵形,长6~12cm,宽5~8cm,有2~4对羽状裂片,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有光泽,下面没叶脉被短柔毛,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伞房花序,直径4~6cm;萼筒钟状,5齿裂;花冠白色,直径约1.5cm,花瓣5,倒卵形或近圆形;雄蕊约20枚,花药粉红色;子房下位,5室,花柱5。梨果近球形,直径可达1~1.5cm。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华北及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均有栽培。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9~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采下后趁鲜横切或纵切成两瓣,晒干,或采用切片机切成薄片,在60~65℃下烘干。
药材鉴别
果实类球形,直径1~15cm。表面深红色,有小斑点,顶端有宿存花萼,基部有细长果柄。质较硬。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显微鉴别 中果皮薄壁组织有多数石细胞散在,石细胞类圆形,少数呈不规则形,直径60~100μm,壁厚薄不一,壁孔及孔沟明显;并有草酸钙簇钙簇晶,直径12~20μm。
化学成分
果实含左旋表儿茶精,槲皮素,金丝苷,绿原酸,枸橼酸二甲酯,枸橼酸三甲酯,黄烷聚合物[1]。果实100g中含花色素类(anthocvanidin)11.28~16.04mg,酸类1.27%~2.46%,可溶性糖类9690~9910mg[2]。
药理作用
具有促进消化、保护心脏、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抗氧化、提高免疫功能、抗菌、利尿、防癌等作用[1]。
炮制方法
性味
一级干、二级末寒,味酸。 1.《药物之园》:“有人认为药性寒。” 2.《拜地依药书》:“一级干、二级寒;有人认为一级寒、二级干。野生者为干寒,家生者湿寒。”
功效
生干生寒,燥湿增酸,补胃消食,滋补肝脏,增食开胃,增强消化,止泻止痢,固尿缩尿,降低血脂,消炎退肿。
主治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湿性胃酸过少,食积不化,热盛肝虚,胃纳不佳,消化不良,腹泻痢疾,小便点滴不清,血脂偏高,各种炎肿等。 《拜地依药书》:“降低过盛的胆液质,缓解血液质的烈性,清热开胃,寒补肝胃,燥湿止泻,清胃降逆,清热止痢,清热退肿,清热壮阳等;治胆液质和血液质过盛疾病,胃热纳差,肝胃热虚,胃热呕吐,湿寒性腹泻,干热性痢疾,热性炎肿。热性阳痿等。”
用法用量
内服:6~12g。外用:适量。可人汤剂、果剂、糖浆剂、散剂、敷剂等制剂。
注意事项
对肾脏和胃虚、肠虚者有害,并可引起肠梗阻头痛等,对胃寒者可导致胃肌松弛,矫正药为茴香小茴香沉香玫瑰花糖膏。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酸苹果或沙枣代。
附方
制剂
木热巴衣 侧尔如日 果酱 山楂、小茴香、沉香、砂糖各适量。先将山楂削皮,去子,切块,浸泡在适量水中,用温火煎至剩下一半时加砂糖、小茴香、沉香,再用温火煎成果酱即可。功能开胃消食,降低血脂等。主治胃纳不佳,消化不良,血脂过高等。内服,每日3次,每次9g。(《医学大全》)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谢玉如,等.植物学报,1981,23(5):383
[2]Lin D Y,et a1.C A,1989,110:74109a
药理
[1]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69
维药名出处
《药物之园》
参考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相关文章
山楂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