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Qing fen
|
维药名 | |
别名 |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
药材鉴别 | 本品为鳞片状结晶,形似雪花。银白色;半透明或微透明。具银样光泽。体轻,质脆,用手捻之,易碎成细粉。气无,味淡。遇光颜色缓缓变暗。
以片大、色洁白、体轻、具银样光泽者为佳。
显微鉴别透射偏光镜下:无色透明;片状,不规则长片状、长条形,先端常呈角状。高正突起。双晶为对称消光,双晶面平行解理面;单晶为平行消光,有的具晕彩。
理化鉴别 (1)本品遇氢氧化钙试液、氨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即变成黑色。(检查汞盐)
(2)取本品,加碘化钾试液,振摇,即牛成黄绿色沉淀,瞬即变为及绿色,渐转变为灰黑色。(检查汞盐)
(3)取本品,加等量的无水碳酸钠,混合后,置干燥试管中,加热,即分解析出金属汞,凝集在试管壁上,管中遗留的残渣加稀硝酸溶解后,滤过,滤液加硝酸使成酸性后,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硝酸,沉淀复生成。(检查氯化物)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本品含氯化亚汞(Hg2Cl2)不得少于99.0%。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1.抗菌作用0.5%~1%轻粉混悬液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许兰黄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堇色毛癣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 2.泻下作用 口服甘汞后在肠中碱性环境下,少部分变为二价汞离子,抑制肠壁细胞的代谢与功能活动,阻碍肠中电解质与水分的吸收而导致泻下,同时抑制肠道细菌对胆绿素的转变,因此大便可呈绿色[1]。 3.利尿作用 口服轻粉后机体吸收二价汞离子,抑制肾小管细胞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其再吸收功能而出现利尿[1]。 4. 毒性 大量可致中毒。用阿拉伯胶制成轻粉混悬液灌胃,其LD50小鼠为410mg/kg,大鼠为1740mg/kg,中毒后小鼠的心、肝、肾皆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最显著,有浊肿、坏死等。卵巢中部分较大滤泡破碎,且有白细胞浸润[1]。 |
炮制方法 |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研成细粉,过80目筛。
|
性味 | 三级干热(有毒)。
《药物之园》:“轻粉药性极度干热。”
|
功效 | 净血解毒,消炎除脓,除风收敛,固精壮阳,化石排石。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单用去毒后量为100~200mg。外用:适量。可入小丸剂、蜜膏、软膏、散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本品有毒,不可过量,内服一定要去毒后使用,孕妇禁服。对脑、心、肝等支配器官有害,矫正药为牛能、肉汤、西黄芪胶。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巴豆代。
|
附方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白学让.中国药学杂志,1994,29(2):86[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639 药理 [1]李广勋.中药药理毒理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 |
维药名出处 | 《药物之园》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