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Cui que hua
|
苗药名 | |
苗药拼音 | |
别名 | 地本萨,丁勒金,札岗,老掺,呼和一达日雅子,少布音-呼乐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大花飞燕草 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
多年生草本,高35~65cm。茎具疏分枝。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圆肾形,长2.5~6cm,宽4~8cm,3全裂,裂片细裂,小裂片条形,宽0.6~2.5mm。总状花序具3~15朵花,轴和花梗具反曲的微柔毛;花左右对称;小苞片条形或钻形;萼片5,花瓣状,蓝色或紫蓝色,长1.5~1.8cm,上面一片有距,先端常微凹;花瓣2,蓝色,较小,有距,距突伸于萼距内;退化雄蕊2,蓝色,瓣片宽倒卵形,顶端微凹,腹面中央有黄色髯毛;雄蕊多数;心皮3,离生。蓇葖果3个聚生。种子倒卵状四面体形,沿棱有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海拔500~2800m的山坡、草地、固定沙丘。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7~8月采收,漂洗,晒干。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地上部分含生物碱:甲基牛扁亭碱(methylly-caconitine),狠毒乌头碱(lycoctonine),硬飞燕草碱(delsoline),翠雀亭(delphatine),安徽翠雀碱(anhweidelphinine),14-脱氢翠雀胺(14-dehndrodelcosine),大花翠雀素(grandiflorine)[1],大花翠雀亭(grandifloritine)[2],翠雀花明(delqramin)[3]。
根含生物碱:翠雀花定(deigrandine),乙酰翠雀花定(acetyldelgrandlne)[4],去甲地不容碱(demethyldelavaine),翠雀色明碱(delsemine)A和B,翠雀亭[5]。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微苦,性凉。效钝、糙、轻。有毒。
|
功效 | 清黏热,止泻,杀虫。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临床研究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李从军,等.植物学报,1993,35(1):80
(2)李从军,等.植物学报,1992,34(6):466
(3)李从军,等.化学学报,1992,51(9):915
(4)邓艳萍,等.化学学报,1992,5O(8):822
(5)Deng Y P.Fitoterapia,1993,64(3):283
|
苗药名出处 |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