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苗族医学 > 苗族医药 > 正文
麻黄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Ma nuang
苗药名
苗药拼音
别名
策都木
考证
本品载于《无误蒙药鉴》。内称:“(麻黄)生于沙地,可除铁锈。多枝,株高拃余,茎圆形,节多,色黄绿,冬季不枯。无叶,多分枝,味苦。果实色红,内含黑色种子者为浩宁哲日根;无种子老为伊曼哲日根。”并附形态图1幅。上述形态、生境特点及附图与麻黄属植物特征相符。蒙医所用的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3种,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策都木即哲日根(麻黄)。
中药材基原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1.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 草本状小灌木,高30~70cm。木质茎匍匐卧于土中;草质茎直立,黄绿色,节间细长,长2~4(~6)cm,直径1~2mm。鳞叶膜质,鞘状,长3~4mm,下部1/3~2/3合生,围绕茎节,上部2裂,裂片锐三角形,中央有2脉。花成鳞球花序,雌雄异株,少有同株者;雄花序阔卵形,通常3~5个成复穗状,顶生及侧枝顶生,稀有单生,苞片3~5对,革质,边缘膜质,每苞片内各有1雄花,雄花具无色膜质倒卵形筒状假花被,雄蕊6~8,伸出假花被外,花药长方形或倒卵形,聚成一团,花丝合生1束;雌花序多单生枝端,卵圆形,苞片4~5对,绿色,革质,边缘膜质,最上1对合生部分占1/2以上,苞片内各有1雌花,雌花有厚壳状假花被,包围胚珠之外,珠被先端延长成细长简状直立的珠被管,长1~1.5mm。雌花序成熟时苞片增大,肉质,红色,成浆果状。种子2枚,卵形。花期5月,种子成熟期7月。 生于干燥高地、山冈、干枯河床或山田中。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 2.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 Bge. 小灌木,高70~100cm。木质茎粗大,直立;草质茎节间纤细而短,通常长1.5~2.5cm,直径1~1.5mm。鳞叶膜质鞘状,下部3/4合生,上部通常2裂,钝三角形。雄花序多单生,或3~4集生于节上,有苞片3~4对,基部约1/3合生,假花被窄倒卵形,雄蕊6~8;雌花序单生,常在节上成对,花序窄椭圆形,苞片3对,最上1对约2/3合生,胚珠1~2,珠被管长1.5~2.5mm,常略弯曲。雌花序成熟时成肉红色浆果状,有短柄。种子多为1枚,窄长卵形。花期6~7月,种子成熟期8~9月。 生于干燥山地及山壁石缝中,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四川等地。 3.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 灌木,高lm以上。茎枝粗壮,草质茎对生或轮生,常被白粉,节间长3~6cm,直径2~3mm。鳞叶膜质鞘状,下部2/3合生,上部3裂(稀2裂),裂片钝三角形或三角形。雄花序数个簇生节上,卵形,苞片3片1轮,有5~7轮,或2片对生,共有5~7对,假花被倒卵形或近圆形,雄蕊5~8,花丝完全合生,或大部分为2束;雌花序3个轮生或3~5对,最上三轮或1对苞片有雌花2~3,珠被管长1.5~2.5mm,常螺旋状弯曲。雌花序成熟时红色肉质,常被白粉。种子2~3。 生于多沙地带、沙漠或干燥山地。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等地。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较干燥气候,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严,砂质壤土、砂土、壤土均可生长,低洼地和排水不良的黏土不宜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及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应采取成熟饱满的种子,条播或穴播,条播开浅沟,行距30cm,穴播穴距30cm左右,每穴播种子20~30粒,覆土0.7~1.0cm,播后浇水,约经15d出苗,不需间苗,应注意松土除草。分株繁殖:多在秋天或早春进行,将植株挖出,根据株丛大小,每株丛可分成5~10株,选择高燥的地块,作成平垄,开沟,行距30cm,栽植,栽后覆土至根芽,将土压实后浇水。 田间管理 苗期和生长初期应适当浇水,苗高6~8cm后,浇水不宜过多。每年春季返青前亩施厩肥1500~2000kg。
采收加工
8~10月间割取绿色细枝,去净泥土,放通风处晾干或晾至6成平时,再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1)草麻黄 茎呈细长圆柱形,少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的纵棱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2)木贼麻黄 具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棱线13~14条,节间长1~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约l/4分离,呈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断面髓部略呈椭圆形。 (3)中麻黄 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棱线18~28条,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上部约1/3分离,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均以色淡绿或黄绿、内心色红棕、手拉不脱节、味苦涩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1)草麻黄 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脉脊线较密,有蜡质状凸起,二脊线间有下陷气孔。下皮纤维束位于脊线处,壁厚,非木化。皮层较宽,纤维束散在。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维管束外韧型,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呈三角状。髓部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多数微小草酸钙砂晶或方晶。 (2)木贼麻黄 横切面稍呈椭圆形。棱线13~14个。皮层纤维束较多。维管束8~9(~10)个。形成层环略呈椭圆形。无环髓纤维。 (3)中麻黄 横切面通常略呈三角状圆形。棱线18~28个。皮层纤维束多。形成层环呈类三角形。环髓纤维较多见。 粉末特征:草麻黄粉末 淡棕色。①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长方形,外壁布满草酸钙砂晶;角质层厚约至18μm。②气孔特异,长圆形,侧面观保卫细胞似电话筒状,两端特厚。③皮层纤维长,直径10~24μm,壁极厚,有的木化,壁上布满砂晶,形成嵌晶纤维。④螺纹、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0~15μm,导管分子端壁斜面相接,接触面具多数穿孔,为麻黄式穿孔板。此外,有木纤维、色素块、石细胞等。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3种麻黄粉末各5g,加乙醇40m1,冷浸12h,滤过。滤液浓缩至半量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麻黄碱对照品,用乙醇制成l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3种供试品溶液5~10μ1,点于同一硅胶G(青岛)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8:2:1)展开,取出后晾干。喷以0.5%萜三酮的丙酮溶液,于110℃烘约10min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品质标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本品含生物碱以麻黄碱(C1HH15NO)计算,不得少于0.80%。
化学成分
麻黄含多种生物碱l%~2%,其中主要的是麻黄碱,占总生物碱的40%~90%。木贼麻黄含生物碱1.15%~1..75%,其中主要是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中麻黄含总生物碱1.15%[1]。三种麻黄还含麻黄(口恶)唑酮(ephedroxane)[2]。麻黄的挥发油中含有左旋-α-松油醇2,3,5,6-四甲基吡嗪等多种成分[3]。草麻黄和木贼麻黄还含黄酮苷、有机酸[4]。
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  麻黄的水溶性提取物给大鼠灌胃,使足底部水分散发(发汗)增加,呈剂量依赖性发汗作用。麻黄碱灌胃也能促进大鼠足底部发汗,给静注麻黄碱,使后足跖散发的水分量增加,这种作用在切断坐骨神经后消失[1]。麻黄煎剂给大鼠灌胃使汗腺上皮细胞浆内空泡(水泡)有所增加,而配合桂枝后,空泡发生率显著增加,说明对汗腺有显著兴奋作用,其发汗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2]。麻黄挥发油也有发汗作用[3]。
2.平喘、镇咳和祛痰作用  麻黄的水提取物,麻黄碱或伪麻黄碱,静注或舌下给药,对组胺或乙酰胆碱所致犬呼吸道阻力升高,均有显著抑制作用[4],伪麻黄碱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较弱,约为麻黄碱的1/20[5]。甲基麻黄碱和去申麻黄碱也有一定平喘作用[1]。麻黄挥发油腹腔注射对组胺豚鼠哮喘也有显著平喘作用。使引喘潜伏期延长,致喘的豚鼠数减少[6]。挥发油中平喘的有效成分为2,3,5,6-四甲基吡嗪和左旋-α-松油醇,后者的作用更强[7]。麻黄的水提取物灌胃对SO2所致小鼠咳嗽有抑制作用[8]。麻黄水溶性提取物对麻醉豚鼠气管机械刺激所致咳嗽的镇咳作用,相当可待因的1/20;麻黄挥发油灌胃,能显著促进气管排泌酚红,说明有祛痰作用[7]。
3.利尿作用  伪麻黄碱有显著利尿作用。麻醉犬静注0.5~1.0mg/kg,尿量可成倍增加,一次给药作用可维持30~60min,利尿作用机制可能与肾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增加有关[9]。伪麻黄碱对轻型实验性肾小球肾炎犬也有利尿作用[10]。
4.耐心血管的作用  麻黄有拟肾上腺素能神经作用,其水提取物经麻醉犬十二指肠给药或静注,均可使血压和心搏数升高,升压反应可产生快速耐受性[1]。
5.中枢兴奋作用  麻黄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治疗量即能兴奋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失眠等症状。也可兴奋中脑、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11]。
6.解热、抗菌、抗病毒作用  麻黄挥发油对实验性发热动物有解热效果[12]。体外实验证明,麻黄煎剂、麻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6]。麻黄挥发油对甲型流感病毒(亚甲型、PR8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
7.其他作用  麻黄水提取物静注对家有利胆作用,腹腔注射可降低大鼠血尿素氮和升高血清胆固醇[1]。麻黄碱可松弛胃肠道平滑肌,抑制蠕动,对胃肠道分泌有抑制作用,对犬引起血糖升高,但作用弱而不恒定[11]。
性味
味苦、涩,性寒。效钝、燥、轻、糙。 1.《认药白晶鉴》:“味苦。” 2.《金光注释集》:“味涩、酸。”
功效
清肝热,止血,破痞,消肿,愈伤,发汗。
主治
主治肝损伤,肝血炽盛,身自发黄,鼻衄,咯血,吐血,子宫出血,血痢,外伤出血,讧热,协日热,毒热,查哈亚,苏日亚,肾伤,白脉病后遗症等。 1.《至高要方》:“止血,清脾热。” 2.《论说医典》:“止血,清肝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肝损伤,肝血盛,肝热,身目发黄 红花、天竹黄、麻黄、绿绒蒿蓝盆花木通当药诃子各等量。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蒙医药方汇编》七味红花散) 2.治关节协日乌素,腰腿疼痛 麻黄、山柰花椒甘草各等量。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1~2次。与适量砖茶、鲜奶、奶油、红糖,水煎服,发汗。(《蒙医药方汇编》四味麻黄汤)
制剂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阴健,等.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612 (2)Konno C,et a1.Phytochemistry,1979,18(4):697 (3)孙静芸.中草药,1983,14(8):34(4)Ondgenij P,et a1.C A,1989,110:151336e 药理 (1)刘志.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1,3(4):12 (2)沈映君,等.中药药理临床,1985,1(1):21 (3)郭品责.医药工业,196O,(4):47 (4)Ak
苗药名出处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麻黄
麻黄
麻黄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