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苗族医学 > 苗族医药 > 正文
桑椹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Sang shen
苗药名
苗药拼音
别名
达日兴,达日兴布如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无误蒙药鉴》称:“生于壕沟,树干高大,树皮灰白色,树心金黄色,蒙古地区多做刀鞘。木屑煎汁如条。”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认药白晶鉴》载:“种子黄色,味酸。”上述植物形态特征及附图与桑树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政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达日兴即伊拉玛(桑椹)。
中药材基原
为桑科植物桑、蒙桑的果穗。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1.桑 Morns alba L. 落叶乔木,高3~15m,通常灌木状,植物体含乳液。树皮黄褐色,枝灰白色或灰黄色,细长疏生,嫩时稍有柔毛。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长5~10cm,最长可达20cm,宽5~11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不对称,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锯齿或圆齿,叶柄长1.5~4cm;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花黄绿色,与叶同时开放;雄花有雄蕊4;雌花无花柱,柱头2裂,向外卷。聚花果腋生,肉质有柄,椭圆形,长1~2.5cm,深紫色或黑色,少有白色的。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山坡疏林中。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2.蒙桑 Morus mongolica Schneid. 本种与上种的主要区别为:叶边缘有尾状渐尖的锯齿,齿钝或尖锐。 生于向阳山坡、沟谷或疏林中。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阴。气温10℃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25~30℃,超过40℃则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则停止生长。耐旱,不耐涝,耐瘠薄。对土壤适应性强。 栽培技术 用种子、接和压条繁殖。种子繁殖:采取紫色成熟桑椹,搓去果肉,洗净种子,随即播种或湿沙贮藏。春播、夏播、秋播均可。夏播、秋播可用当年新种子。播前用50℃温水浸种,待自然冷却后,再浸泡12h,放湿沙中贮藏催芽,经常保持湿润,待种皮破裂露白时即可播种,按行距20~30cm开沟,沟深1cm,每1hm2用种量7.5~15kg。覆土。约经10d出苗。苗高3~4cm间苗,去弱留强,并补苗。春、秋季按株距10~15cm定苗。嫁接繁殖:袋接法,于嫁接前20d,剪接穗,湿沙贮藏,使砧木剪口处的皮层和木质部分离成袋状,然后插入接穗,以插紧为止。芽接,春、夏季用“T”形芽接或管状芽接(套接)。压条繁殖:早春将母株近地面的1~2年生枝条横状固定于地面,埋入沟中,露出顶端,培土压实,待生根后与母体分离。春季或秋季进行定植。按行株距2m×0.4m开穴,穴径0.5~0.7m,穴底施入腐熟厩肥,上铺薄±1层,栽入,填表土后,将植株向上提一提,使根部舒展,再填上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 定型后通过修剪、疏芽、摘心,养成一定树型(如地桑、低桑、中干桑、高干桑、乔木桑等不同类型)。修剪可用拳式修剪法,每年在基部伐条,利用潜伏芽萌生新条,数年后在修伐处形成拳状的树疙瘩。另有无拳式修剪法、留枝留芽修剪法等。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桑萎缩病、桑疫病、桑褐斑病、桑根结线虫病等。虫害有桑螟、桑蟥、桑象虫、桑白蚧、桑天牛、桑蓟马、桑始叶螨等。
采收加工
夏、秋季果穗成熟时采摘并阴干,或煮烫后凉干,或制膏。
药材鉴别
性收鉴别 果穗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长1~2cm,直径0.5~0.8cm,果序柄长约1cm。果稳有瘦果30~60个,表面黄棕色、棕红色至暗紫色。瘦果卵圆形、稍扁,长约2mm,宽约lmm,外包肉质花被片4,果实边缘有棱线,果皮薄。种皮淡黄色,胚乳白色,油质。气微,味微酸而甜。 以个大、色暗紫、肉厚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有芦丁(rutin),萝卜素,维生素(vita-min)A、B、C,蛋白质,糖,花青素苷,脂类(62.6%),游离酸(26.8%),醇类(1.6%),挥发油(1%),鞣质及矢车菊素(cyani-din),矢车菊苷(chrysanthemin)等。构成酯类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linoleic acid,68.3%),油酸(oleic aicd,12.67%)和棕榈酸(11.85%),以及少量的肉豆蔻酸(0.105%),棕榈油酸(0.188%),硬脂酸(4.46%)和亚麻酸(0.99%)等。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桉叶素(cineole,69%)和香叶醇(17%)[1,2]。
药理作用
1.增强免疫功能  桑椹煎剂灌胃给药可显著增加不同年龄组小鼠的T淋巴细胞和幼龄小鼠B淋巴细胞数量[1];有中度激发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2]。对年轻小鼠体液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1]。
2.降低Na+,K+-ATP酶活性  桑塔煎剂给小鼠灌胃能显著降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3]。
3.其他作用  桑椹醇提取液尚有促进造血细胞生长[4],升高外周白细胞等作用[5]。
性味
味甘、酸,性凉。效腻。
功效
清骨热,滋补。
主治
主治妇女骨热,骨伤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治妇女骨热,气血亏 桑植100g。制成膏剂。每次1.5~3g,每日1~2次,温开水冲服。(《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桑椹膏)
制剂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Ikut H,et a1.Heterocyles,1985,23(1):121 (2)中国医学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志(第三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570 药理 (1)钱瑞琴,等.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7,19(3):173 (2)南京部队总医院临床医学实验科微生物室.江苏医药,1978,(10):45 (3)陈林,等.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7,19(5):315 (4)谢仁敷,等.北京中医杂志,1991,(4):29 (5)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肿瘤组.中
苗药名出处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桑椹
桑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