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苗族医学 > 苗族医药 > 正文
通经草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Tong Jing cao
苗药名
苗药拼音
别名
座瓦-阿瓦,孟根-奥依莫
考证
中药材基原
为中国蕨料植物银粉背蕨的全草。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银粉背蕨 Aleuritopteris angentea(Gme1.)Fee.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根状茎直立,密被红棕色边的亮黑色玻外形鳞片。叶丛生;叶柄长7~20cm,有光泽,褐栗色,除基部被鳞片外无毛;叶片五角掌状,长7~10cm,宽5~8cm,二至三回羽状分裂,最下羽片最大,斜三角形,再次羽状深裂,裂片线状长椭圆形;营养叶有微锯齿,叶下面被黄粉,少有无粉的,叶质稍厚,中轴褐栗色。孢子囊群多分布于叶片之边缘,褐色,狭而连续,囊群盖内缘呈疏圆齿状。 生于岩石隙间。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浙江、江西、台湾、广西、云南等地。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秋季收取,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根茎棕黑色,椭圆形,稍弯曲;长0.5~1cm,表面密被棕黑色具光泽的鳞片,上端残存叶柄断痕。须根众多,棕黑色,纤细,毛状,长可达20cm,结团或脱落;质稍硬。叶柄细长,长7~20cm,直径约0.1cm,紫褐色或褐棕色,光滑,具光泽,似铜丝;易折断,断面中心浅棕色或绿色。叶片多卷曲破碎,完整叶三角形,长3~8cm,宽2.5~7cm,二至三回羽状深裂,叶缘徽锯齿状;叶脉较细,棕褐色,向背面凸出;上表面暗绿色或棕色,孢子成熟时叶缘呈棕色,下表面密被乳黄色或乳白色粉;叶缘有棕色孢子囊群,成熟时汇合成条形,宽约1mm,棕色,膜质。孢子囊,卵圆形,棕色,半透明膜质;孢子,小型,棕色,圆球形。气无,味淡。 显微鉴别 叶柄横切面:表皮为1列棕色类圆形厚壁细胞,下皮为3~4列棕色多角形厚壁组织。其内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类圆形,棕色,形大,壁增厚,有的细胞含有棕色块状物。中央为维管束,双韧型,常与基本组织脱离,木质部由数十个圆形、大小不等的管胞组成,排列成“V”字形,韧皮部筛管和薄壁细胞大多已皱缩。 粉末特征:深棕绿色。鳞片碎片众多,黄色,棕红色或棕紫色,细胞呈多角形、长多角形或类长方形。叶上表皮细胞壁呈深波浪状弯曲,气孔多为不定式,副卫细胞2~4,副卫细胞2个时为直轴式。孢子囊多已破碎,完整的为匙形,棕色,表面具纵行环带,囊壁细胞类多角形,木化。孢子圆球形,棕色,周壁粗糙,常可见三叉状沟槽,直径约55μm。管胞较细小,直径约20μm。此外,可见腺毛,腺头椭圆形,单细胞;腺柄短,单细胞。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1g,加水10m1,温浸10min,滤过,取滤液约lm1,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于沸水浴中加热,发生棕红色沉淀。
化学成分
叶含粉背蕨酸(alepterolic acid),蔗糖,黄酮苷类化合物。全草还含有还原性物质、鞣质、皂苷、黄酮苷[1]。
药理作用
性味
味微苦,性平。 1.《蒙药学》:“味微苦,性平。效稀、钝、柔。” 2.《金光注释集》:“消化后味苦,效稀、钝、轻、柔。”
功效
愈伤,明目,解痉。
主治
主治创伤,化脓,骨折,眼睑干性糜烂,目赤,视物模糊,昏朦症。 《论说医典》:“治胸部创伤,眼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眼睑糜烂,视力减退 诃子川楝子栀子各15g,通经草10g,铁屑(制)20g,茴香8g,甘草25g。用牛奶、黄油调和制成搅合剂。每次5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医法海鉴》七味明目搅合剂) 2.治视力减退,昏矇症,目赤红肿,干性和湿性眼睑糜烂症通经草、红花丁香、天竹黄、诃子、川楝子、栀子、甘草、乌梢蛇(制)各5g,灵脂、铁屑(制)、白石脂(制)各15g,寒水石(制)20g,小茴香10g,绿绒蒿2.5g。加冰糖30g,制成水丸。每次1.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医法海鉴》十五味通经草丸)
制剂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民族药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37
苗药名出处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通经咪
通经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