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苗族医学 > 苗族医药 > 正文
拳参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Quan shen
苗药名
苗药拼音
别名
嘎都日,利嘎都日,乌赫日-莫格日
考证
中药材基原
为蓼科植物拳参的根茎。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拳参Polygonum bistorta L. 多年生草本,高50~90cmc根茎肥厚扭曲,外皮紫红色。茎直立,单一或数茎丛生,不分枝。根生叶丛生,有长柄,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2~18cm,宽2.5~6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或圆形,下延成规状,边缘外卷,无毛,或有时下面疏被柔毛;茎生叶较小,近乎无柄,叶片披针形至线形;托叶鞘膜质,管状,长达3cm。穗状花序顶生,长达6cm;花小,花被白色或淡红色,5裂,裂片长达3mm;雄蓝8,着生于花被基部;子房上位,花柱3裂。瘦果三棱形,长约3mm,褐色,常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6~9月,果期9~11月。 生于山坡草丛阴湿处。分布于华北、西北及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气候,耐寒又耐旱。宜选向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石灰质壤土栽种。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北方4月上旬条播,行距30~45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0.3~1cm,每1hm2播种量1.5~2.25kg。当苗高3~6cm时,按株距15~30cm间苗,也可用青苗移栽法。分根繁殖:秋季或春季萌芽前挖出根状茎,每株可分成2~3株,按行距30~45cm、株距30cm栽种,覆土,压实。春栽2~3个星期萌芽生长。
采收加工
春、秋季挖取根茎,去掉残茎及泥土,晒干。搓去须根或烧去须根。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根茎呈扁圆柱形,弯曲成虾状,长6~13cm,直径1~2.5cm,两端圆钝或稍细。表面紫褐色或紫黑色,稍粗糙,有较密环节及残痕,一面隆起,另一面较平坦或略具凹槽。质硬,断面近肾形,浅棕红色至棕红色,有35~50个黄白色维管束细点排成断续环状。气微,味苦涩。 以粗大、坚硬、断面浅红棕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切向延长的木栓细胞,深棕色,常含有棕色物。皮层约占横切面的1/4。维管束外韧型,老的根茎韧皮部外侧有小的韧皮纤维束,木质部有导管和木纤维。髓部大,薄壁细胞中会大量草酸钙簇晶,并含淀粉粒。 理化鉴别 (1)取粉末约0.5g,加水4m1,微热,过滤。取滤液lm1,加三氯化铁试剂1滴,即发生蓝黑色沉淀。稍加振摇,滤液即呈茶蓝色。 (2)取薄切片,加乙醇2滴与1%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1滴,显蓝黑色。
化学成分
拳参根茎含没食子酸(gallic acid),并没食子酸(ellagi acid)以及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还含右旋儿茶酚(catechol),左旋表此茶酸(epicatechol),6-没食子酰葡萄糖(6-salloylglucose),3,6-二没食子酰葡萄糖(3,6-disallovl glu-cose)和葡萄糖(glucose)[1]。又含羟基甲基蒽醌,维生素[2],β-谷甾醇的异构体等[1]。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拳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1]。其根茎中所含左旋表此茶酚能抑制乳酸菌的生长[2]。
2.止血作用  拳参渗漉液,用于犬、绵羊等各种止血实验,均有一定止血效果[1]。
3.其他作用  根茎中所含左旋表儿茶酚能显著降低胆碱酯酶活性[3],并能降低大鼠血清和肝脏中的胆固醇[4],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糖尿病有预防作用[5]。
4.毒性  拳参提取物对动物毒性很低[3],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0.33g/只。给腹腔注射“止血净”0.2g/kg,观察5d、30d后解剖,均未见异常[1]。
性味
味辛、涩,性凉。效钝、燥、柔。
功效
清肺热,止泻,消肿,解毒,燥协日乌素。
主治
主治感冒,肺热,瘟疫,脉热,畅刺痛,中毒,关节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肺热刺痛,咳嗽痰多 北沙参50g,甘草30g,紫草茸、拳参各5g。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1~3次,水煎服。(《蒙医药选编》四味沙参汤) 2.治腹热,肠刺痛,热泻 连翘40g,拳参、木通各35g,麦冬25g。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1~3次,水煎服。(《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四味连翘汤)
制剂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Gstirner F,et a1.C A,1966,65(9):14092b (2)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中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154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959 (2)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92 (3)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344 (4)Basarkar P W,et a1.C A,
苗药名出处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拳参
拳参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