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Tang song cao
|
苗药名 | |
苗药拼音 | |
别名 |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瓣蕊唐松草 Thalictrum Petaloideum L.
多年生草本,无毛。茎高20~50cm,分枝。三至四回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近圆形或菱形,长3~12mm,宽2~25mm,3浅裂至3深裂,裂片卵形或倒卵形,全缘,脉平或微隆起;上面绿色,下面微带粉白色,有短柄。复单歧聚伞花序伞房状;花梗长0.5~2.8cm;花直径1~2cm;萼片4,白色,卵形,长3~5mm,早落;无花瓣;雄蕊多数,长5~12mm,花丝倒披针形,比花药宽;心皮4~13,花柱短,柱头狭椭圆形。瘦果卵形,长4~6mm,纵肋明显,宿存花柱长约lmm。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灌木丛和林缘草地中。分布于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安徽、四川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采挖,去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根茎短缩;细根数十条密生于根茎下,长8~15cm,直径1~1.5mm,四棱形;表面棕褐色;质较脆,易折断,断面略粉性。气微,味微涩。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方形。表皮破碎,具根毛。皮层狭窄,大部分脱落;内皮层明显,细胞具纵隔,母细胞切向延长,有3~5个子细胞。中柱鞘部位细胞壁增厚,非木化。维管束4束,成对角排列,韧皮部外侧有3~4束纤维束向角隅处呈辐射状排列,木质部束间和中央各有一纤维束。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性寒。
|
功效 | 清热,提脓,愈伤,接脉。
|
主治 | 主治肺脓疡,脏腑外伤,失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临床研究 | |
参考文献 | (1)朱敏,等.中草药,1989,20(11):509
|
苗药名出处 |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