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苗族医学 > 苗族医药 > 正文
荜澄茄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Bi cheng qie
苗药名
苗药拼音
别名
仁钦尼阿格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荜澄茄)似柳树,但种子具油性,大小似豆。”《无误蒙药鉴》载:“产于南方热带及巴拉布地区(今尼泊尔),种子具油性,形状似胡椒。”并附药材图1幅。上述植物形态、产地及药材特征与蒙医所沿用的荜澄茄之形态特征基本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仁钦尼阿格即珲-其其格(荜澄茄)。
中药材基原
为胡椒科植物荜澄茄的果实。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荜澄茄Piper cubeba L. 常绿攀缘性藤本,茎长约6m。叶互生;叶片椭圆状卵形或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斜心形,全缘,两面均光滑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成单生的穗状花序,长约10cm;花小,白色,无花被。核果球形,直径约5mm,黑褐色。果期8~9月。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印度、西印度群岛等地。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有栽培。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在果实充为成长而未成熟仍呈青色时采收,连果枝摘下,晒干。干燥后,摘下果实。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果实上部近圆球形,直径3~6mm。表面暗棕色至黑棕色,有网状皱纹,先端有一不甚明显的小突起柱头残迹;基部果皮延长,形成细直的假果柄,长3~7mm,直径约lmm,表面有纵皱纹。外果皮和中果皮稍柔软,内果皮薄而坚脆,内含本成熟种子1粒,黄棕色,富油质,有的皱缩干瘪。气强烈芳香,味苦。 以粒大、油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化学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和多种木脂体,已分得荜澄茄脂素(cubebin),荜澄茄酸(cubebic acid),荜澄茄内酯(cubebinol-ide)[1],荜澄茄脑(cubeben camphor)[2],胡椒环己烯醇(Pipere-nol)A及B,长穗巴豆环氧素(crotepoxide),锡兰紫玉盘环乙烯醇(zeyfenol)[3]等几十种成分。
药理作用
荜澄茄体外直接观察及体外培养观察,对日本血吸虫有抑制作用[1]。
性味
味辛,性温。
功效
助消化,解毒。
主治
主治食痞,铁垢巴达干,消化不良,胃火衰败等巴达干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1.5~3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制剂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第二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375 (2)最新生药学(日).第2版,1963.189 (3)Taneia S C,et a1.Phytochemistry,1991,30(3):87 药理 (1)张昌绍.中华医学杂志,1956,42(5):409
苗药名出处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荜澄茄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