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Nao yang hua
|
苗药名 | |
苗药拼音 | |
别名 |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BL)G.Don
落叶灌木,高1~2m。老枝光滑,带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短,被毛;叶片椭圆形至椭圆状倒被针形,先端钝而具短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向上微弯的刚毛,幼时背面密被发白色短柔毛。花多数,成顶生短总状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萼5裂,宿存,被稀疏细毛;花冠金黄色,漏斗状,外被细毛,先端5裂,裂片椭圆状至卵形,上面一片较大,有绿色斑点;雄蕊5,与花冠等长或稍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长毛,花柱细,长于雄蕊。蒴果长椭圆形,熟时深褐色,具疏硬毛,胞间裂开,种子多数,细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丘陵山坡、石缝、灌木丛或草丛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生物学特性 喜空气湿润而冷凉的环境,中山和低山区都能生长。土壤以排水良好而稍带酸性的黄色夹沙土或腐殖质土较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育苗移栽:3~4月播种于盆钵至第2年2~3月,移栽于苗床,按行株距各约12cm栽1株。扯草,追肥2次,培育2~3年移栽。扦插繁殖:在4~5月开花时,搞去花朵,剪下枝梢,6~10cm,作为插条。在苗床上按12cm行株距扦插,注意扯草、施肥。培育2~3年移栽,在4~5月进行,按行株距各约65cm开窝栽种,每窝1株。
田间管理 在封林前,3、6、11月中耕除草,并在3、11月追施人畜粪水1次,封林后只在每年3、11月中耕除草追肥1次。
|
采收加工 | 4~5月间花开放时选择晴天采收。采下后立即晒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花呈喇叭状,顶端卷曲,表面橙黄色或黄褐色;花萼5裂片,边缘有较长细毛。花冠筒长约3cm;雄蕊5枚,较长;雌蕊圆锥形,均密生毛茸。气微,味微苦。
以身干、色黄棕、无枝梗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棕色。花萼被多列性细胞非腺毛,长约700μm,基都有单细胞非腺毛。花瓣被单细胞非腺毛,有角质层纹理。花丝上部无毛;下部有两种非腺毛,单细胞非腺毛乳头状;多细胞非腺毛由2~3个细胞组成,角质层纹明显。花粉粒为四面体形,直径约70μm,萌发孔3个。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1.镇痛作用 用小鼠热板法、电击法和兔中枢神经系统总和法均证明灌服闹羊花煎剂有显著镇痛作用,但其用药安全范围较窄[1]。 2.降压作用 闹羊花醇提取物静注或侧脑室注射对麻醉兔能激活中枢α受体而呈显著降血压作用[2]。八厘麻毒素静注使麻醉犬血压明显下降,心率减慢[3]。 3.抗心律失常 闹羊花醇提取物静注,能对抗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但对氯化钙和三氯甲烷诱发的心律失常无效[4]。 4.抗菌和杀虫作用 闹羊花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闹羊花对昆虫有强烈接触性和胃毒作用,其毒性成分为八重麻毒素和石楠素,对人亦有毒性[6]。 5.其他作用 木蒸芦毒素I对模纹肌有先兴奋后麻痹作用,对高级神经中枢有麻醉作用,但对脊髓元明显影响。并能兴奋兔支气管和肠平滑肌。此外,尚有中枢性催吐作用[7]。 6.毒性 闹羊花中毒时对呼吸、循环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开始有恶心、呕吐、腹泻、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动作失调、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严重时可因呼吸停止而死亡[8]。 |
性味 | 味辛,性平。有大毒。
1.《无误蒙药鉴》:“味苦。”
2.《金光注释集》:“味苦,性凉,效钝、稀、轻、淡。”
|
功效 | 清血热,杀虫。
|
主治 | 主治血热,血刺痛,肝热,包如症,痧症,产褥热。
1.《论说医典》:“清血热。”
2.《认药白晶鉴》:“止刺痛,解疫毒,清血热。”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0.5~1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临床研究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Shin-Foon C,et a1.C A,1948,42:716e
(2)刘助国,等.药学学报,199O,25(11):83O
(3)Klocke J A,et a1.Phytochemistry,1991,30(6):1797
药理
(1)赵一,等.军事医学杂志,1958,l(1):25
(2)陈兴坚,等.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5,5(3):194
(3)方达起,等.武汉医学院学报,1981,(1):82
(4)樊红鹰,等.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9,9(4):326
|
苗药名出处 |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