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苗族医学 > 苗族医药 > 正文
青蒿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Qing hao
苗药名
苗药拼音
别名
擦日泵
考证
本品载于《无误蒙药鉴》。《无误蒙药鉴》称:“属阿给类,植株大,多分枝,花果状如小白篙,形似老人头,味苦、辛,气味浓。本品分三种。”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认药白晶鉴》所述内容同上。据上述植物形态、性状、附图及蒙医临床沿用经验,认定青蒿为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擦日泵之一种,即毛仁-希日拉吉(青蒿)。
中药材基原
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 一年生草本,高达lm余,全株有浓烈的挥发性香气。根单生,垂直。茎单生,粗壮,直立,具纵沟棱,幼嫩时绿色,后变褐色或红褐色,多分枝,茎、枝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叶纸质,绿色;茎下部叶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7cm,宽2~6cm,三(四)回栉齿状羽状深裂,侧裂片5~8对,裂片长椭圆状卵形,再次分裂,小裂片具多数栉齿状深裂齿,中肋明显,中轴两侧有狭翅,稀上部有小栉齿,叶两面无毛,或下面微有短柔毛,后脱落,具腺点及小凹点;叶柄长1~2cm,基部有假托叶;中部叶二至三回栉齿状羽状深裂,小裂片通常栉齿状三角形,具短柄;上部叶与苞叶一至二回栉齿状羽状深裂,近元炳。头状花序球形,直径1.5~2.5mm,有短梗,下垂或倾斜,极多数花茎上排列成开展而呈金字塔形的圆锥状;总苞片3~4层,无毛,外层的长卵形或长椭圆形,中助绿色,边缘膜质,中、内层的宽卵形,边缘宽膜质;边缘雌花10~20枚,花冠狭管状,外面有腺点,中央的两性花10~30枚,结实或中央少数花不结实,花冠管状;花序托凸起,半球形。瘦果椭圆状卵形,长0.7mm,红褐色。花、果期8~10月。 生于河边、沟谷或居民点附近。分布于全国各地。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荫蔽,忌涝。种子发芽温度8~25℃。以阳光充足、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分直播法和育苗移栽法。直播法,于3~4月将种子与细沙混合后,按行株距30cm×20cm开穴播种。育苗移栽法,于2月育苗,撒播,苗高10~20cm时移栽。但费工多,生产上较少应用。分株繁殖:3~4月挖掘老株,分株移栽,每穴1~2株,覆土压实,浇水。亦可用自繁方法。 田间管理 幼苗期要及时除草,施稀人粪尿,采收嫩梢后,加强田间管理。一般每年中耕除草2~3次,并结合施人尿2~3次。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菌核病、根腐病。虫害有蚜虫、蚂蚁、地老虎等。
采收加工
夏季开花前枝叶茂盛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以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形态不规则,垂周壁波状弯曲,长径18~41(~80)μm,脉脊上的表皮细胞呈窄长方形。气孔椭圆形,不定式。表面布满非腺毛和腺毛。非腺毛于中脉附近多见,为“T”字形毛,臂细胞横向延伸或在柄处折成“V”字形,长240~480(~816)μm,炳由3~8细胞组成,单列,基部柄细胞较大,臂细胞常脱落。腺毛椭圆形,无柄,两个半圆形分泌细胞相对排列,常充满淡黄色挥发油。 理化鉴别(1)紫外光谱 取本品乙醇溶液0.1ml(2mg/ml)置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95%乙醇5ml混匀,加入0.2%氢氧化钠溶液至刻度,在50℃水浴反应30min,放冷后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在292nm处应出吸收峰。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于索氏提取器中回流3h,回收乙醚,残留物用氯仿0.5ml溶解作供试品溶液,另取青蒿素制成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两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展开,展开后,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
化学成分
含有多种倍半萜内酯,有青蒿素(qinsnaosu)I~V。还有青蒿酸(qinghao acid),青蒿酸甲酯,青蒿醉(arte-misinol),棕榈酸(palmitic acid)。此外,含香豆精(coumari),东莨菪素(scopoletin),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醇(3,5-dihydroxy-6,7,3′,4′-tetramethoxyfavonol),3,5,3′-三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5-羟基-3,6,7,3′,4′-五甲氧基黄酮,5-羟基-3,6,7′,4′-四氧基黄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又含二十八烷醇(octacoisanol),二十九烷(nonacosa),二十五烷(penfa-cosane),二十三烷酮(tricosanone),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e 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J),二肽化合物,烯快化合物[1]。尚含挥发油[2]。
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  青蒿水煎液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殖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青蒿素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l%青蒿挥发油对多种皮肤癣菌有抑杀作用[3]。青葱素对流感病毒A3型京科79-2株有抑制作用[4]。青蒿中的谷甾醇和豆甾醇,有抗病毒作用[5]。
2.抗寄生虫作用  青蒿醚提取物和酸浸膏对鼠疟、猴疟和人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6]。体内试验证明,青蒿素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直接杀灭作用;但对红细胞前期和外期无影响[7]。其抗疟机制主要是影响疟原虫的膜结构[8]。它能抑制疟原虫表膜、食物泡膜、线粒体膜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功能而直接杀灭疟原虫[9]。青蒿素分子结构中所独有的过氧基是产生抗疟作用的必要基团,此基团破坏则抗疟作用消失,因而氧化作用被认为是青蒿素抗疟作用的机制[10]。此外,青蒿素及衍生物还有抗动物血吸虫作用[11,12]。
3.解热作用  采用蒸馏法制备的青蒿注射液,对百日咳、白喉、伤风三联疫苗致热的家有明显的解热作用[13]。
4.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青蒿素可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有促进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4];静注后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14]。青蒿琥酯可阻止由细胞介素和各类炎症介质的释放。对体液免疫具有抑制或调节作用[15]。
5.抗肿瘤作用  青蒿酸和青蒿素B衍生物等体外试验证明,对小鼠白血病细胞、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对人胃癌细胞SGC790l克隆形成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16]。
6.毒性  青蒿素小鼠灌胃的LD50为5105mg/kg,治疗指数为36.8[17]。
性味
味苦、辛,性凉。效轻、钝、糙、燥。 1.《认药白晶鉴》:“味苦、辛、” 2.《金光注释集》:“味苦、辛,消化后味苦,性凉,效钝、轻、糙、燥。”
功效
清热,利咽,消肿。
主治
治者哑,咽喉肿痛,齿龈肿胀,白喉,肺热,喉热。 1.《认药白晶鉴》:“清喉热,治肺病。” 2.《金光注释集):“消肿,杀黏,清喉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音哑 诃子川楝子花椒各10g,栀子、青蒿、白花龙胆花各30g。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1~2次,水煎服。(《蒙医药方汇编》六味巴日布汤) 2.治白喉,炭疽 青蒿、漏芦花、吉勒泽各等量,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兰塔布》三味其其格)
制剂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四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441 (2)屠呦呦,等.药学学报;1981,16(5):366 药理 (1)周邦靖.常用中药的抗菌作用及其测定方法.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7.170 (2)刘碧风,等.中国药理学通报,1986,2(3):26 (3)陈明,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88,21(2):75 (4)钱瑞生,等、中医杂志,1981,22(6):63 (5)Khan M M,et a1.Plant Set,
苗药名出处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青蒿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