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Xing ren
|
苗药名 | |
苗药拼音 | |
别名 | |
考证 | 本品载于《认药学》。《认药白晶鉴》称:“树皮红紫色,取核,捣碎后可熬油。”《无误蒙药鉴》称:“树大,质硬,开白花,果实红黄色;生于山野者为山杏,味苦。栽于庭园者为河杏,味甘。”并附植物形态图2幅。上述植物形态和附图特征与蒙医从用的杏仁之特征相符,故认定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堪市即桂勒森-楚莫(杏仁)。
|
中药材基原 | 为蔷薇科植物杏、野杏、山杏、东北杏的种子。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1.杏 Armeniaca uulgaris Lam.
落叶小乔木,高4~10m。树皮暗红棕色,纵裂。单叶互生;叶片圆卵形或宽卵形,长5~9cm,宽4~8cm。春季先叶开花,花单生枝端,着生较密,稍似总状;花几无梗,花萼基都成筒状,外面被短毛,上部5裂;花瓣5,白色或浅粉红色,圆形至宽倒卵形;雄蕊多数,着生萼筒边缘;雌蕊单心皮,看生萼筒基部。核果圆形,稀倒卵形,直径2.5cm以上。种子1,心状卵形,浅红色。花期3~4月,果期6~7月。
分布于全国各地,多系栽培。在新疆伊犁一带有野生。
2.野杏 Armeniaca vulgaris Lam.var.ansu(Maxim.)Yu et Lu
本变种的主要特征为:叶片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花常2朵簇生,淡红色;果实近球形。
在河北、山西等地普遍野生,山东、江苏等地亦产。
3.山杏 Armeniaca sibirica(L.)Lam.
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叶卵形或近圆形,长(3~)15~10cm,宽(2.5~)4~7cm。花单生,直径1.5~2cm;萼片长圆状椭圆形,无端尖;花瓣近圆形或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果实扁球形。直径1.5~2.5cm,两侧扁,果肉薄而干燥,熟时开裂,味酸、涩,不能吃。核易与果肉分离,基部一侧不对称,平滑。花期3~4月,果期6~7。
生于海拔700~2000m的干燥向阳山坡、丘陵草原。分布于东北、华北和甘肃等地。
4.东北杏 Armeniaca mandshurica(Maxim.)Sky.
大乔木,高5~15m。幼枝无毛。叶椭圆形或卵形,长6~12cm,宽3~8cm。花粉红色或白色;雄蕊多数;子房密被柔毛。核果近球形,直径1.5~2.6cm,黄色;核近球形或宽椭圆形,长13~18mm,宽11~18mm,粗糙,边缘钝。花期4~5月,果期7月。
生于海拔400~1000m的开阔的向阳山坡灌木林或杂木林下。分布于吉林、辽宁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抗盐碱。夏季在43.9℃高温下生长正常;在-40℃低温可安全越冬。可栽种于平地或被地。对土壤要求不严。
栽培技术 用种子或嫁接繁殖。种子繁殖:采摘成熟果实,搓去果肉,大粒每50kg出种子5~10kg,小粒每50kg出种子7.5~15kg,种子纯度为98%,发芽率为86%。1:3湿沙混合进行冬季沙藏。春播于3月下旬,秋播于11月下旬(秋播种子可不经过沙藏,放于通风处阴干后即可播种)。常采用大垅播种,每城播种1行。点播,株距为10~15cm,每穴1颗种子,播后覆土厚5~6cm(约为种子直径的3倍),镇压。嫁接繁殖:砧木用杏播种的实生苗或山杏苗,枝接于3月下旬,芽接于7月上旬至8月下旬进行。
田间管理 幼苗出现3~4片叶时进行疏苗,2~3星期后进行第2次间苗,并及时灌水,防止风吹伤根,遇天气干旱酌情灌水,7~8月雨季注意排涝。苗高达45cm,可在芽接前1个月摘去嫩尖。冬季11月至翌年3月进行修剪,分3种树形:自然圆头形,疏散分层影,自然开心形。4~6月追灌肥水,在幼芽萌发前与幼果生长期间各追速效肥1次,每株成年树可施肥0.25kg,然后灌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否疗叶斑,发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展叶时喷0.3度石硫合剂。虫害有杏象鼻虫,另有袋蛾、天牛等。
|
采收加工 | 6~7月成熟期采摘果实,除去果肉、洗净,晒干,敲碎果核,取种子,晾干,防虫蛀。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1)杏仁 种子呈扁心脏形,顶端尖,基部钝圆而厚,左右略不对称,长1.2~1.7cm,宽1~1.3cm,厚4~6mm。表面棕色至暗棕色,有细密的颗粒状凹起。尖端一侧有深色线形种脐,基部有一椭圆形合点,自合点处分散出多条深棕色凹下的维管束脉纹,形成纵向不规则凹纹,布满种皮。种皮薄,子叶肥厚,白色。气微,加水共研,发生苯甲醛的香气,味苦。
(2)野杏仁 与上者相似。
(3)山杏仁 种子呈稍扁的圆锥形,长1~1.2cm,宽约1cm,厚约6mm。种皮黄棕色。种仁味苦。
(4)东北杏仁 种子类圆锥形而不扁。长8~11mm,宽8~9mm,厚约6mm。种仁味苦,稀甜。
均以粒大饱满、仁白、不破碎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中部横切面:(1)杏仁 外种皮细胞1列,散有长圆形、卵圆形,偶有贝壳形及顶端平截呈梯形的黄色石细胞,上半部凸出于表面,下半部埋在薄壁组织中,石细胞高38~95μm,宽30~57μm。埋在薄壁组织部分壁较薄,纹孔及孔沟较多;凸出部分壁较厚,纹孔较少或无。种皮下方为细胞皱缩的营养层,有细小维管束。内种皮细胞l例,含黄色物质。外胚乳为数列颓废的薄壁细胞。内胚乳为1列长方形细胞,内含糊粉粒及脂肪油。
(2)野在仁 种皮表面观石细胞单个或2~5个(或更多),散在于种皮薄壁细胞中,石细胞呈类圆形、多角形、类多角形或梭形,纹孔大而密;侧面观呈贝壳形、类圆形、卵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或梭形,径向27~76μm,底部宽18~60μm,突出于表皮层的部分呈半月形、弓形或圆拱形,约占高度的一半,色较淡,壁厚 5~8(~10)μm,层纹及纹孔明显,底部壁厚3~5μm,层纹元或极少,纹孔密。
(3)山杏仁 石细胞表面观较宽扁,呈类圆形、卵圆形、类多角形、类方形,纹孔大而密;侧面观多为宽贝壳形、类圆形或扁梭形,少见长圆形或卵圆形,高46~84μm,宽34~68μm。
(4)东北杏仁 石细胞多为较高的长贝壳形,顶端较小,向基部渐宽大,高46~95μm,宽41~91μm,纹孔及孔沟均细密。
理化鉴别 (1)取本品0.5g,置带塞试管中,加5%硫酸溶液3ml充分摇匀,在试管口放一用三硝基苯酚钠溶液湿润的滤纸条,塞紧塞子,试管置40~50℃水浴中加热10min,滤纸条由黄色变砖红色。(检查氰苷)
(2)薄层色谱 取本品0.5g,加等量碳酸钙共研碎,放入带塞三角瓶内,加石油醚(60~90℃)4m1,冷浸过夜后,滤过。残渣挥干石油醚,加入乙醇4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浓缩作供试品。以苦杏仁苷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乙醇(2:1:2)展开,碘蒸气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化学成分 | 1.杏 种仁含苦味氰苷:苦杏仁苷(amvgda-lin)约4%[1]和野樱苷(prunasin)[2];脂肪油约50%,油中有8种脂肪酸,主要的是亚油酸(linoleic acid)占27%,油酸(oleic acid)占67%及棕榈酸(palmitic acid)占5.2%[1]。还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即是5′-咖啡酰奎宁酸(5′-caffeoylquinic acid),新绿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即是3′-咖啡酰奎宁酸(3′-caf-feoqlquinc acid),3′-对香豆酰奎宁酸(3′-p-cmaroqlqunicacid)[3,4],肌醇(inositoi)[3],豆甾醇(stis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5-燕麦甾醇(△5-avenasterol)[5],胆甾醇(cholester-ol),24-胆甾烯酸(△24-cholestenol),雌酮(setrone),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6],甘油三油酸酯(triolein)[7]。另含有抗炎和镇痛活性的2种蛋白质成分:KR-A和KR-B,其含量分别为4.44%和0.41%[8]。又含与杏仁香味有关的挥发性成分:苯甲醛(benzaldehyde),芳樟醇(linalool),4-松油烯酸(4-terpinenol),a-松油醇(a-terpineol)等[9]。
2.野杏 种仁含苦杏仁苷约4.84%[10],还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有:正己醛(n-hexanal)占4.18%,反式-2-己烯醛(2-hexenal)占11.57%,正已醇(n-hexanol)占14.38%,反式-2-己烯-1-醇(2-hexen-l-ol)占8.28%,芳樟醇占12.61%,α-松油醇占5.69%,牻牛儿醇(geraniol)占2.78%和十四烷酸(tetradecanoicacid)占3.6%[11]。
3.山杏 种仁含苦仁苷约4.84%[10]。
4.东北杏 种仁含苦杏仁苷[12]。
|
药理作用 | 1.止咳平喘作用 所含苦杏仁苷在下消化道被肠道微生物酶分解或被杏仁本身所含苦杏仁酶 (emulsi)分解,产生微量氢氰酸,可对呼吸中枢呈镇静作用,而达到镇咳平喘效应[1,2]。苦杏仁苷对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实验动物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并使病变得到改善[3]。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杏仁的脂肪油有润畅通便作用[4]。苦杏仁苷在经酶作用分解形成氢氰的同时,也产生苯甲醛,后者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消化功能。杏仁水溶性部分的胃蛋白酶水解产物以500mg/kg的剂量对四氯化碳(CCl4)处理的大鼠给药,发现它能抑制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和羟脯氨酸含量的升高,并抑制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延长。在病理学上,杏仁水溶部分的胃蛋白酶水解产物能抑制鼠肝结缔组织的增生,但不能抑制D-半乳糖胺引起的鼠AST、ALT水平升高[5]。 3.抗肿瘤作用 苦杏仁苷及其水解生成的氢氰酸和苯甲醛体外实验均证明有微弱抗癌作用。癌细胞内硫氰化酶较正常细胞少,因此对苦杏仁苷水解释放出的氢氰酸解毒能力差。杏仁热水提取物对子宫颈癌JTC-26株的抑制率为50%~70%[6],若氢氨酸加苯甲醛或苦杏仁苷加β-葡萄糖苷酶可明显提高抗癌效力。已发现癌细胞无氧酵解占优势,其产物乳酸形成的偏酸性环境有利于提高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促使苦杏仁苷在癌细胞中水解出较多的氢氰酸和苯甲醛而发挥更强的抗癌作用[7]。但关于苦杏仁和苦杏仁苷有无确实的抗肿瘤作用目前尚存在较多分歧[7,8]。 4.抗炎和镇痛作用 从杏仁中提得的蛋白质成分KR-A和KR-B都表现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9]。对大鼠角叉莱胶性足跖肿胀,KR-A和KR-B经口给药的ED50分别为13.9mg/kg和6.4mg/kg。此外,小鼠扭体法证明上述2种成分在5mg/kg静脉注射时都表现镇痛作用[9]。 5.其他作用 苦杏仁苷有抗突变作用,能减少由安乃近、甲硝唑、丝裂霉素等引起的微核多染性细胞的数量[8]。苦杏仁苷1.5mg/只,3.5mg/只给小鼠肌内注射,能明显促进有丝分裂原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10]。体外试验对人蛔虫、蚯蚓有杀伤作用[11]。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证实苦杏仁苷有镇痛作用且无耐受性;小鼠给予苦杏仁苷后无坚尾反应及烯丙吗啡诱发的跳跃反应[12]。 6.体内过程 兔快速静脉注射苦杏仁苷500mg/kg,体内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1/2α=3.5min;t1/2β=43min;Vc=13lml/kg,Vd=246ml/kg[13],或t1/2α=38±4mim,t1/2β=77±18min[2]。说明药物在体内消除较快,较少引起蓄积。药物除分布于血液及血流量较丰富的器官和组织外,还有相当部分分布于肌肉组织。兔在48h内尿排出原型药占62%,表明有部分药物在体内有断苷键等结构改变[13]。 7.毒性 苦杏仁苷的急性毒性试验LD50:小鼠静脉注射为25g/kg;大鼠静脉注射为25g/kg,腹腔注射为8g/kg。最大耐受量:小鼠、兔、大鼠静注和肌注均为3g/kg,口服增为0.075g/kg。人静脉注射为5g(约0.07g/kg)[14]。小鼠按500mg/kg静注10只,均未死亡,而以同样剂量灌胃给药,则10只小鼠死亡8只。口服给药的毒性所以大于静脉给药,研究证明主要是由于苦杏仁苷被肠道微生物酶水解产生出较多氢氰酸所致,如果经处理小鼠使其肠道内微生物抑制,则胃肠给药300mg/kg苦杏仁苷未出现死亡;如未经处理,则相同剂量死亡率为60%[2]。人口服B17粉(苦杏仁苷)每日4g,持续半个月或静脉给药持续1个月,可见毒性反应,以消化系统较为多见,此外,还可表现在心电图T波改变、房性早搏,停药后以上毒性反应均可消失。如果剂量减为每日口服0.6~1.2g,则可避免毒性反应[15]。 |
性味 | 味苦,性平。有小毒。
|
功效 | 燥协日乌素,透疹,止咳,平喘,生发。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2~3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临床研究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谭廷华,等.西北药学杂志,1990,5(3):21
(2)Godtfredsen S E,et a1.C A,1979,90:83596f
(3)Morikyan E S,et a1.C A,1986,104:108157m
(4)Moller B,et a1.Phytochemistry,1983,22(2):477
(5)Stosic D,et a1.C A,1985,103:193166k
(6)Awad S,et a1.Phytochemistry,1974,13(3)
|
苗药名出处 |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