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Bai he
|
苗药名 | |
苗药拼音 | |
别名 |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山丹的鳞茎。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1.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
多年生草本,高1~1.5m,鳞茎卵圆状扁球形,高4~7cm,径5~8cm。茎直立,淡紫色,被白色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20cm,宽0.5~2cm,向上渐小成苞片状,上部叶腋内常有紫黑色珠芽。花3~6朵或更多,生于近顶端处;花下垂,橘红色,花蕾时被白色绵毛,花被6片,长5.7~10cm,宽1.3~2cm,向外反卷,内面密生紫黑色斑点;雄德6,短于花被,花药紫色;子房长约1.5cm,柱头3裂,紫色。蒴果长圆形至倒卵形,长3~4cm。种子多数。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于林缘旁及山坡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分布于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地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2.百合Lilium brownil F.F.E.Brown,x Mlellez var.uiri-dulum Baker[1.brownii F.E.Brown ex Mlellez var.colchester。Wils.ex Elwes]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鳞茎球状,白色,肉质,先端常开放如荷花状,长3.5~5cm,直径3~4cm,下面着生多数须根。茎直立,圆柱形,常有褐紫色斑点。叶4~5列互生;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5~10cm,宽8~20m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或微波状,叶脉5条,平行。花大,单生于茎顶,少有1朵以上者;花梗长达3~10cm;花被6片,乳白色或带谈棕色,倒卵形,雄蕊6,花药线形,“丁”字着生;雌蕊1,子房圆柱形,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柱头膨大,盾状。蒴果长卵圆形,室间开裂,绿色;种子多数。花期6~8月,果期9月。
生长于土壤肥沃的林边或草丛中。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3.山丹Lilium Punzilum DC.又名:细叶百合《中药大辞典》。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鳞茎广椭圆形,长2.5~4cm,直径1.5~3cm。茎细,圆柱形,绿色。叶3~4列互生,至茎顶渐少而小;无柄;叶片窄线形,长3~14cm,宽1~3mm,无端锐尖,基部渐狭。花单生于茎顶,或在茎顶叶腋间各生一花,成总状花序状,俯垂;花梗粗壮,长6cm左右;花被6片,红色,向外反卷;雄蕊6,短于花被;雌蕊1,子房细长,先端平截,花柱细长,先端扩展,柱头浅裂。蒴果椭圆形,长2~3cm。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坡林下及山地岩石间。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剥取鳞片,用沸水捞过或微蒸后,烘干或晒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鳞叶至长椭圆形,长2~5cm,宽1~2cm,中部厚1.3~4mm。表面类白色、淡棕黄色或微带紫,有数条纵直平行的白色维管束。顶端稍尖,基部较宽,边缘薄,微波状,略向内弯曲。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无臭,味微苦。
均以肉厚、质硬、色白者为佳。
|
化学成分 | 细叶百合鳞茎含岷江百合苷(regaloside)A、D,百合皂苷(brownioside),去酰百合皂苷(deacylbrownioside),β-澳洲茄边碱(β-solamarsine),1-O-对-香豆酰甘油(1-O-Pcou-maroylglycerol),奴阿皂苷元(nuatigenin),异呐索皂苷元(iso-narthogenin)及澳洲茄胺(solasodine)的糖苷等[1]。
|
药理作用 | 1.镇咳、平喘、祛痰作用 小鼠灌眼百合水提取物,可显著延长二氧化硫引咳潜伏期,减少开始2min内的咳嗽次数[1]。百合煎剂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止咳作用,可使小鼠肺灌流量增加[2];显著增加气管酚红排出量,表明可通过增加气管分泌而起祛痰作用[1]。百合还可对抗组胺引起的蟾蜍哮喘[2]。 2.抗应激性损伤作用 百合水提取液给小鼠灌胃,显著增加小鼠负荷(5%体重)游泳时间;对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缺氧作用,显著延长耐缺氧时间;显著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及烟熏法所致“肺气虚”模型小鼠的游泳时间、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阴虚”模型小鼠的负荷(5%体重)游泳时间和甲状腺素所致“甲亢阴虚”小鼠的耐缺氧时间[1]。卷丹在小鼠耐缺氧试验中,给药剂量30~35g/kg,给药后45min,药效最好[3]。 3.镇静催眠作用 小鼠灌服百合水提取液20g/kg,显著延长成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并使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率显著提高[1]。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小鼠灌服百合水提取液,显著抑制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1]。百合多糖与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可显著促进DNA和RNA的合成,同时淋巴细胞存活率也增多。以3H-TdR掺入为指标,发现百合多糖对致有丝分裂原、脂多糖的有丝分裂反应有显著促进增强作用[4]。 |
性味 | 味甘、微苦,性原。效轻、钝、燥、糙。
1.《认药白晶鉴》:“味甘。”
2.《金光注释集》:“味甘、苦,消化后味苦,性凉,效钝、轻、糙、燥。”
|
功效 | 清热,解毒,接骨,愈伤,止血,燥协日乌素,止咳。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临床研究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Mimaki Y,et a1.Chem Pharrn Bul1,1990,38(11):3055
药理
(1)李卫民,等.中药材,199O,13(6):31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856
(3)俞腾飞,等.中国中药杂志,1991,16(3):168
(4)赵武述,等.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1,11(6):381
|
苗药名出处 |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