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苗族医学 > 苗族医药 > 正文
石榴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Shl liu
苗药名
苗药拼音
别名
色布茹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树茎枝伞状,叶小,圆形……果实状如葫芦,内装满了形似葡萄核的红色种子。味酸、甘。”《无误蒙药鉴》载:“……产自尼泊尔者大小如碗,棕色,汁红色……来自汉地者其花板红色,有佳次两种。”并附植物形态和果实图。上述植物形态及附图特征与蒙医所沿用的石榴之形态特征一致,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色布茹即阿纳尔(石榴)。
中药材基原
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实。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石榴 Punica grnatum L.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2~5m。树皮青灰色。幼枝近圆形或微呈四棱形,枝端通常呈刺状,无毛。叶对生或簇生;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5~6cm,宽1~1.8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渐狭,全缘,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有隆起的主脉,具短柄。花1至数朵,生小枝顶端或腋生,花梗长2~3mm;花的直径约3cm;萼筒钟状,肉质而厚,红色,裂片6,三角状卵形;花瓣6,红色,与萼片互生,倒卵形,有皱纹;雄蕊多数,着生于萼管中部,花药球形,花丝细短;雌蕊1,子房下位或半下位,上部6室,具侧膜胎座,下部3室,具中轮胎座,花柱圆形,柱头头状。浆果近球形,果皮肥厚革质,熟时黄色,或带红色,内具薄隔膜,顶端有宿存花萼。种子多数,倒卵形,带棱角。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向阳处或栽培于庭园。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向阳的环境,耐旱、耐寒,也耐瘠薄,不耐涝和荫蔽。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夹沙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扑插、压条或分株繁殖。扑插繁殖,育苗移栽:在冬季进行,选取直径1cm左右粗的、健壮的枝条,剪6~7节长的插条。然后在1.3m宽的苗床上,按行距33cm开横沟,深约16cm,每隔10~13cm扦插1根,露出地面约1/4,盖上压紧。培育1~2年,在冬季落叶后至早春发芽前移栽,行、株距各3m左右。压条繁殖;4月芽萌动前压条的,夏季才能生根,7~8月可分割,次春移植;7~8月压条的,当年可生根,次春同时分割和移植。分株繁殖:在冬季至早春发芽前,把树脚萌发的小苗连根挖起栽种。 田间管理 扦插萌芽后,要注意培养主干,只留1~2芽生长,其余除去。中耕除草、追肥3次,在4、6、8月进行,可施人畜粪水。移栽后,每年中耕除草3次,在4、7.9月进行;追肥2次,在3月及11月用人畜粪水、厩肥等,在树周开沟施用。冬季要修剪1次,使树冠枝条稀疏均匀。分株繁殖的管理,与育苗移栽相同。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介壳虫,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每隔10d喷1次,连喷3~4次。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切开后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全石榴是类圆球形,直径4~7cm,摇久有响声,多破碎。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有麻点,顶端具残存的宿萼;基部有短果梗或果梗脱落的痕迹。破开后,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有种子脱落后的小凹坑隆起呈网状,果皮厚1.5~3mm,质硬而脆,断面黄色,粗糙颗粒状。种子多数。无臭,味苦涩。种子呈三角状卵形,具钝棱,有时数个粘成团块。单粒长5~9mm,直径3~4mm。外表黄红色至暗褐色,外种皮皱缩,富糖性而稍税;内种皮淡黄棕色,至淡红棕色,革质坚硬;种仁乳白色。气微,味酸、微甜。 以皮厚、色红棕、整洁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①外果皮为1列表皮细胞,排列较紧密,外被角质层。②中果皮较厚,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或方晶;石细胞单个散在,类圆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少数分枝状,壁较厚,胞腔大具纹孔;维管束散在、③内果皮薄壁细胞较小,亦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石细胞较小;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粉末特征:黄棕色。①石细胞极多,成群,或少数单个散在,无色、淡黄色或淡黄棕色,呈类圆形、类方形、圆三角形、类多角形、类椭圆形或长条形,类多角形者多短分枝,枝端钝圆或膨大,有的一端尖突,也有边缘波状凹凸,大小不一,直径25~212μm,长约至283μm,壁厚5~46μm,大多甚厚,少数较薄,层纹细密,极明显,孔沟细,多分叉,有的含棕色物,常伴有木化薄壁细胞。②木化薄壁细胞常位于石细胞旁,淡黄色,呈类多角形、长方形或类三角形,有的一端较尖,直径24~50μm,壁厚至5μm,纹孔较大而清晰。③草酸钙簇晶存在于界限不甚清楚的果皮薄壁细胞中,或散在,大小不一,直径3~27μm,棱角较宽,常数个聚集或排列成行。④草酸钙方晶呈斜方形,双锥形或棱方形,直径8~15μm,可见1个细胞中含数个方晶。⑤果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较大,外壁稍厚,角质层厚10~17μm;表面观呈圆多角形,角质层表面显颗粒。常与含棕色物的果皮薄壁细胞相连。⑥棕色块散在,红棕色,形状不规则。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1,置60℃水浴中加热10min,趁热过滤。取滤液lm1,加1%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1滴,显墨绿色。 品质标志 本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鞣质含量测定法测定,含鞣质不得少于10.0%。
化学成分
石榴皮苦素(granatin)A、B[1],五榴皮鞣质(punicalin),2,3-O-连二没食子酰石榴皮鞣质(punicalagin)[2]。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3-giucoside),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苷(cyanidin-3,5-diglucoside)[3]。石榴皮碱(pe11etierlne),异石榴皮碱(isoPelletierine),伪石榴皮碱(PseudoPelletierine),N-甲基异石榴皮碱(N-methylisopelletierine)[4,5]等。
药理作用
1.收敛作用  石榴皮含多量鞣质,当它们与黏膜、创面等接触后,能沉淀或凝固局部的蛋白质,使在表面形成较为致密的保护层,有助于局部创面愈合或保护局部免受刺激[1]。
2.抗菌作用  石榴皮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施氏、福氏和宋内等四种痢疾杆菌均有抗菌作用,对志贺作用最强[2]。石榴皮对伤寒杆菌也有明显抑制作用[3]。此外,体外实验证明对结核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4~6]。石榴皮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7]。以上抗菌作用,可能与所含大量鞣质有关。
3.抗病毒作用  鸡胚法实验证明,石榴皮煎剂稀释到(1:1万)~(1:10万)仍有抑制流感病毒(甲型PR8)株的作用[8]。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证实鞣质是石榴皮抗生殖器疱疹病毒的有效成分。其特点不仅能够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更为重要的是显示较强的直接杀灭病毒和阻止吸附细胞的作用[9]。
4.驱虫作用  石榴皮煎剂有驱肠虫作用。其机制系作用于寄生虫的肌肉,使其陷于持续收缩,而具驱虫之效[10]。
5.其他作用  石榴皮水煎去渣给灌胃,每日2次,可治疗由消化功能紊乱失去生理平衡所致的腹泻[11]。
6.毒性  石榴皮含鞣质较多,对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石榴皮总碱毒性约为石榴皮毒性的25倍。对、小鼠、豚鼠、兔及的毒性是致运动障碍及呼吸麻痹。石榴皮总碱对心脏有暂时性兴奋作用,使心搏减慢;对自主神经有烟碱样作用,1g/kg引起脉搏变慢及血压上升,大剂量使脉搏显著加快;对骨骼肌有芦碱样作用[12]。
性味
味酸、甘,性热。效锐、燥、糙、轻、腻、浮。 1.《认药白晶鉴》:“味酸、甘。” 2.《呼和必德力亚》:“味酸,性腻、温。”
功效
调理胃火,祛巴达干寒,消食,开胃,止泻。
主治
主治胃炎衰败,消化不良,巴达干病,肺赫依,肾赫依,恶心,嗳气,腹胀,寒泻。 1.《认药白晶鉴》:“祛胃病,开胃火,祛巴达干赫依及寒症。” 2.《金光注释集》:“祛胃病,开胃火,祛巴达干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巴达干症 石榴50g,肉桂、白豆蔻各15g,荜茇12.5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3次,温开水送服。(《蒙医传统验方》四味石榴散) 2.治精微不化 石榴40g,肉桂、白豆蔻、荜茇各5g,红花20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3次,温开水送服。(《蒙医药方选编》五味清浊散) 3.治胃火衰败,巴达于寒症 石榴250g,肉桂、白豆蔻各150g,荜茇、高良各100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蒙医药方选编》五味石榴散) 4.治赫依协日相搏,消化不良 金色诃子、石榴各100g,木鳖子(制)40g,灵脂110g,冰片310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内蒙古蒙成药标准》五味金色诃子散)
制剂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Okuda T,et a1.Heterocycles,1981,15:1323 (2)Mayer W,et a1.C A,1978,88:117778t (3)Du C T,et a1.C A,1975,82:110482j (4)徐礼燊,等.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16 (5)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704 药理 (1)李仪奎,等.中药药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206 (2)吴宗荣.江西医
苗药名出处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石榴
石榴花
石榴
石榴子
石榴皮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