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Shan ku mai
|
苗药名 | |
苗药拼音 | |
别名 | 砸日黑,库日冲,陶来音-伊达日,毛盖音-伊达日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山苦荬、丝叶山苦荬的全草。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1.山苦荬Ixeris chinensis(Thunb.)Nabai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全体无毛。茎少数或多数簇生,直立或斜升,有时斜倚。基生叶莲座状,条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条形,长2~15cm,宽0.5~1cm,先端尖或纯,基部渐狭成柄,柄基扩大,全线或具疏小牙齿或呈不规则羽状浅裂与深裂,两面发绿色;茎生叶1~3,与基生叶相似,但无柄,基部稍抱茎。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稀疏的伞房状,梗细;总苞圆筒状或长卵形,长7~9mm,宽2~3mm;总苞片无毛,先端尖;外层者6~8,短小,三角形或宽卵形,内层者7~8,较长,条状披针形;舌状花20~25,花冠黄色、白色或浅淡紫色,长10~12mm。瘦果狭披针形,稍扁,长4~6mm,红棕色,喙长约2mm;冠毛白色,长4~5mm。花、果期6~7月。生于山野、田间、荒地、路旁。分布于我国北部、东部及南部。2.丝叶山苦菜Ixeris chinensis(Thunb.)Nakai var.gra-minifolia(Ledeb.)H.C.Fu
本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茎多数,叶狭矩圆形或狭条形,边线通常具倒向羽状或羽状狭裂片或尖齿。
生于草原或山坡。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6~7月间采收带花全草,除去杂质,阴干。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性凉。效糙、钝、稀。
|
功效 | 抑协日,清热。
|
主治 | 主治协目性头痛,发烧,黄疽,血热症。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临床研究 | |
参考文献 |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86
|
苗药名出处 |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