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苗族医学 > 苗族医药 > 正文
山豆根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Shan dou gen
苗药名
苗药拼音
别名
您巴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茎、叶颜色等与荨麻近似,味极苦。”《无误蒙药鉴》载:“灌木,茎、节与荨麻近似,但粗,硬,皮厚,味极苦。”上述植物形态特征与蒙医使用的越南槐之形态近似。依据文献及蒙医沿用经验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您巴即桌林-牧其日图-宝雅(山豆根)。
中药材基原
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根及根茎。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越南槐Sophora tonrinensis Gagnep. 小灌木,直立或平卧,高1~2m。根圆柱状,少分枝,根皮黄褐色。茎分枝少,密被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11~19,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2.5cm,宽0.5~1.5cm,顶端小叶较大,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都圆形,上面疏被短柔毛,背面密被拆棕色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2~15cm,密被短毛;小花梗长约1cm,被细毛;花萼阔钟状,外被疏毛,先端5裂;花冠黄白色,旗瓣卵圆形,先端凹,基都具短爪,翼瓣长于旗瓣,基部具三角形耳;雄蕊10,离生,基部稍宽扁;子房具柄,圆柱形,密被长柔毛,花柱弯曲,柱头圆形,具长柔毛。荚长2~5cm,密被长柔毛,种子间成念珠状缢缩。种子3~5颗,黑色,有光泽,椭圆形,种脐小。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海拔900~1000m的山地和岩石缝中。分布于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横向延长,具结书,顶端常残留茎基或茎痕,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有时分枝,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3~1.5cm。表面棕色至黑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略平坦,浅棕色。微有豆腥气,味极苦。 以条粗、质坚、味苦者为佳。
化学成分
根含生物碱: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臭显碱(anagyrine),甲基金花碱(methylcy-tisine),金雀花碱(cytisine),槐根碱(sophocarpine),槐根碱N-氧化物(sonhocarPlne N-oxide),槐胺碱(sonhoramlne),槐花醇(so-phoranol)[1~3]。又含黄酮类化合物:左旋山槐素(maackiain),左旋三叶豆紫檀苷(trifolirhizin),左旋紫檀素(pterocarpin)等[4,5]。还含三萜类化合物:槐花二醇(sophoradiol),大豆皂醇(sovasapogenol)A及B等[6]。尚含一些有机酸酯[4],多糖等[7]。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山豆根水浸、温浸或水提取物灌胃、腹腔注射,对多种实验性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如小鼠宫颈癌U14、肉瘤5180、大鼠腹水型吉田肉瘤、艾氏腹水癌及实体肝癌等[1]。
2.抗炎、解热作用  苦参碱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巴豆油所致小鼠耳部水肿、蛋清或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及棉球肉芽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2]。氧化苦参碱腹腔注射可使正常大鼠体温明显下降,并可使四联菌苗所致家发热显著下降,表明有解热作用[3]。
3.抗心律失常  山豆根总生物碱腹腔注射,对乌头碱、洋地黄毒苷、氯仿-肾上腺素等所致实验性心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4]。
4.对血压的作用  山豆根脂溶性酸性部分给麻醉犬静注,可见即刻升压作用[5]。另有报道,山豆根总生物碱有降压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扩血管有关[6]。
5.降脂作用  苦参碱灌胃可显著降低高脂饲料所致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三酰甘油含量,减轻肝的脂肪性变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7]。
6.免疫抑制作用  山豆根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特异性玫瑰花形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的水平,使体内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并且与环磷酰胺合用可产生协同抑制作用[8]。
7.中枢抑制作用  山豆根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拮抗苯丙胺的兴奋作用,加强戊巴比妥钠、硫喷妥钠水合氯醛的抑制作用。扭体法证明山豆根有镇痛作用[9]。
8.抗溃疡作用  山豆根醇提取物能抑制胃液分泌,对大鼠幽门结扎性溃疡、应激性溃疡、醋酸性溃疡均有对抗作用[10]。
9.毒性  山豆根煎剂按10g(生药)/kg灌服,小鼠仅有竖毛、兴奋、轻度震颤作用;按25g(生药)/kg灌服,小鼠出现呼吸抑制、震颤、痉挛反应共死亡[11]。
性味
味苦,性凉。效稀、柔、钝。
功效
清热,祛协日,愈伤,止渴,祛协日乌素。
主治
主治协日乌素病,脓疮,消渴,皮肤协日乌素病,丹毒
用法用量
内服:散剂,3~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治寒性协日乌素病 金色诃子15g,石榴肉桂各9g,栀子6g,山豆根、冰片各12g,沙棘6g,加适量红糖。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3次,温开水送服。(《蒙医内科学》七味金色诃子散)
制剂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志义.中药通报,1982,7(5):29 (2)窦金辉,等.中国中药杂志,1989,14(5):296 (3)柴田承二,等.药学杂志(日),1961,81:435 (4)小松曼耆,等.药学杂志(日),197O,90:459 (5)Shibata S,et a1.Chem Pharm Bul1,1963,11(2):167 (6)Takeshita T,et a1.Chern Pharm Bul1,1991,39(7): 1908 (7)张岚,等.中草药,1993,24(1)
苗药名出处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山豆根
山豆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