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Tu fu ling
|
苗药名 | |
苗药拼音 | |
别名 | 盖勒格日-巴齐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土茯苓Smilax slabra Roxb.
攀缘灌木。根茎块根状,有明显缩节,着生多数须根。茎光滑。单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椭圆状极针形,长6~20cm,宽1.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下面常被白粉,基出脉3~5条;叶柄长1~2cm,略呈翅状,近基部具开展的叶鞘,叶鞘先端常变成2条卷须。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花序梗极短;小花梗纤细,基部有多数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花小,白色,直径约4mm;花被裂片6,2轮;雄花的雄蕊6,花丝较花药短,退化雌蕊缺;雌花的退化雄蕊线形,子房上位,3室,柱头3歧,稍反曲。浆果球形,直径6~8mm,熟时紫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和荫蔽。砂质壤土或黏壤土均可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播种。生长期应经常松土除草,苗高30cm左右,应塔架以利藤蔓攀缘。
|
采收加工 | 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茎基及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切片晒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根茎略呈圆柱形,稍届或是不规则条块状,有结书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凹凸不平,突起尖端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时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不易折断;饮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厚1~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中间微见维管束点,阳光下观察可见砂砾样的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散出,以水湿润有黏滑感。气微,味淡、涩。
以身干、粉性足、筋脉、断面淡棕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下皮为3~5列棕黄色细胞,排列紧密,壁较厚,木化,有的具壁孔。皮层中散有大型黏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中柱薄壁细胞径向延长;散列有限外韧维管束,中心分布较密;木质部通常有两个大的导管及数个较小的导管;韧皮部含有少量纤维。薄壁细胞含有大量淀粉粒。
粉末特征:淡棕色。①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直径13~34μm,脐点呈叉状、星状、“人”字状、点状;复粒由2~4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或散在,针晶长50~136μm。②石细胞类椭圆形、类方形,直径30~40μm,孔为明显,另一种石细胞呈长条形,壁三面较厚,一面菲薄。③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多见,具缘纹孔大多延长成梯状,直径20~23μm。④纤维稀少,较细长,两端锐尖,直径18~35μm,壁厚,胞腔成窄缝状,孔沟明显。
理化鉴别(1)取样品粉末1g,加95%乙醇5m1,水浴煮沸2min,过滤。取滤液lm1,加浓盐酸4滴,再置水浴上煮沸1min,溶液呈橙色至棕黄色。
(2)取样品粉末1g,加水10m1,在60℃水浴上加热10min,滤过,取滤液2ml于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lmin,产生多量蜂窝状泡沫,放置10min,泡沫不明显减少。(检查皂苷)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甘,性平。
|
功效 | 清热,解毒,除协日乌素,明目。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临床研究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Chien N Q,et a1.Pharmazic,1979,34(12):841
药理
(1)严瑞琪,等.癌症,1986,5(2):141
(2)王文华,等中药通报,1982,7(1):32
|
苗药名出处 |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