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苗族医学 > 苗族医药 > 正文
胆矾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Dan fan
苗药名
苗药拼音
别名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功能与印度产的白矾类,已有白矾味的蓝色土和稍显灰色的两种土。”《无误蒙药鉴》云:“岩生,有淡蓝色或色似绿松石,状如白矾且溶化后擦于铁,呈似铜红的颜色。”并附有矿物形态图1幅。蒙医所沿用的胆矾形态特征基本符合以上描述,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毕格板即呼和-白帮(胆矾)。
中药材基原
为硫酸盐类矿物胆矾的晶体,或为人工制成的含水硫酸铜。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胆矾Chalcanthite 三斜晶系。晶体作板状或短柱状,通常为致密块状、钟乳状、被膜状、肾状,有时纤维状。颜色为天蓝、蓝色,有时微带浅绿。条痕无色或微浅蓝色。玻璃样光泽。半透明至透明。断口贝壳状。硬度2.5。相对密度2.1~2.3。性极脆。 常产于铜矿的次生氧化带中。主产于山西,云南、陕西、甘肃、江西、广东等地亦产。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可于铜矿中挖得,选择蓝色透明的结晶。或以硫酸作用于单质铜或氧化铜而制得。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深蓝色或淡蓝色,近半透明,玻璃样光泽。质脆易碎,碎块呈棱柱状。无臭,味涩 以块大、色深蓝、半透明者为佳。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呈小板状及片状。无色至淡蓝色。折射率NP=1.514,Nm=1.537,Ng=1.543;双折射率:Ng-NP=0.029。斜消光;正延长符号。2V≌90°。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约1g,置坩埚内,加热灼烧,变为白色,放冷遇水,则又变为蓝色。 (2)取本品粉末约0.5g,加水10m1,溶解后,过滤,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滤液约lm1,滴加氨试液,即生成淡蓝色沉淀;再加过量的氨试液,沉淀即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检查铜盐)②取滤波约lm1,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显红棕色或生成红棕色沉淀。(检查铜盐) ③取滤液约lm1,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不溶解。(检查硫酸盐) ④取滤液约lm1,加醋酸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检查硫酸盐)
化学成分
主含硫酸铜(CuSO4),通常是带5个分子结晶水的蓝色结晶(CuSO4·5H2O)[1]。
药理作用
1.利胆作用  十二指肠给药胆管引流的麻醉大鼠,具有明显的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1]。
2.催吐作用  口服胆矾能刺激胃壁神经,引起反射性呕吐,但因对胃黏膜有强刺激性而损伤胃黏膜,较少应用[2,3]。
3.核腐生肌  外用能与蛋白质相结合,生成不溶性的蛋白化合物沉淀,从而祛腐生肌[2]。
4.毒性  成人口服15g可致死,亦有服10g即致死。200%胆矾煎液小鼠灌鼠的LD50为279mg/kg,静注为50~65mg/kg。大鼠口服LDO为0.3g/kg。家静注的LD50为5mg/kg,犬静注LD50为27mg/kg[4,5]。胆矾是多亲和性毒物,可作用于全身各系统。首先,对口腔、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局部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对心、肝、肾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亦有很强的亲和力。其次,还能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6]。
性味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本品有毒,无论内服外用。应控制剂量,不宜过量或久服。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协日乌素,疮疡 白云香25g,铜绿10g,信筒子松香、胆矾各10g。制成散剂。用醋调后外用。(《蒙医验方》五味白云香散) 2.治淋巴腺肿 核仁、瑞香狠毒(制)、胆矾各等量。焖煅成炭,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蒙医验方》三味核桃仁散)
制剂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刘玉琴.矿物药.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138 药理 (1)陈向明,等.中药通报,1998,13(12):752 (2)郭晓在,等.有毒中草药大辞典.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398 (3)张昌绍.药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195 (4)温玉鳞、药物与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24 (5)岳旺,等.中国中药杂志,1989,14(2):42 (6)杨仓良,等.毒剧中药古今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苗药名出处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胆矾
胆矾
胆矾
胆矾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