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傣族医学 > 傣族医药 > 正文
紫苏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Zi su
傣药名
别名
杆哥匹
中药材基原
为唇形科植物野紫苏的全草或根、叶。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野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1.) Britt.var.purpurascens(Hayata)H.w.1i 又名:野生紫苏《中国植物志》。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0.5~1.5m,有香气。茎绿色,圆角四棱形,多分枝,除基部外,均密生细长白毛。叶对生;叶片卵形或圆形,长3~9.5cm,宽2~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绿色而具毛,下面稍苍白且有腺点;叶柄长1~4.5cm,密被白毛。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苞片卵形,先端急关或尾状;花萼钟状,具5齿和10条脉纹;花冠白色,管状二唇形,外面有毛,内面中部有毛1圈,上唇2浅裂,裂片较宽,先端略凹,下唇3裂,两侧裂片半圆形,中裂片横椭圆形,向上折屈;雄蕊4,二强,稍伸出,花丝无毛,花粉囊2室;子房4裂,花柱无毛,稍伸出,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或灰白色,倒卵形,长约2mm,径约1.7mm。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生于村边、路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
枝叶茂盛、花序刚长出时采收,置通风处晾干备用。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长4~7cm,宽25~5cm;叶两面绿色、暗绿色或带紫色,边缘具圆锯齿。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里周壁略平直,角质层纹理不甚明显;下表皮细胞较小,垂周壁波状弯曲,角质层纹理不明显。两面均有腺鳞和腺毛,以下表面为多,腺鳞的腺头扁圆形,4~8细胞,直径44~104μm,柄单细胞;腺毛腺头l~2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7细胞,中部细胞有时缢缩,长80~980μm,基部直径30~100μm。气孔直轴式,下表皮较多。 理化鉴别 (1)本品作叶的表面制片,表皮细胞中某些细胞内含有紫色素,滴加10%盐酸溶液,立即显红色;或滴加5%氢氧化钾溶液,即显鲜绿色,后变为黄绿色。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0.7g,置500ml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混匀,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并溢流火烧瓶中为止,再加石油醚(60~90℃)l.5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2h,放冷,分取石油醚层作为供试品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①以苯一乙酸乙酯(95:5)为展开剂,用芳樟醇和紫苏醛作对照品;②以己烷作展开剂,用L一柠檬烯α和一蒎烯作对照品,展开,展距16.5cm,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后,于80℃烘烤5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化学成分
叶含挥发油:紫苏醛(perillaldehyde),柠檬烯(limonene),β-丁香烯(β-carvonhvllene),α一香油烯(α-bersamo-tene),芳樟醇(linalool),[1]莳萝油脑(dillapiol)及肉豆蔻醚(myristicin)[2]等。又含紫苏醇一β-D一吡喃葡萄糖苷(perillyl-D-glucopyranoside)[3],紫苏苷(perllioside)B、C[4]及1,2一亚甲二氧基一4-甲氧基一5一烯丙基一3-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2-meth-ylenedioxy-4-methoxy-5-allyl-3-phenvl一β-D-glucopyranoside)[5]。地上部分含紫苏酮(perillaketone),异白苏烯酮(isoegomake-tone),白苏烯酮(egomaketone),紫苏烯(perillene)[6],亚麻酸乙酯(ethyllinlenate),亚麻酸(linoleic acid)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7]等。
药理作用
1.镇静作用 野苏叶水提取物或紫苏醛灌胃,能显著延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作用时间;水提取物能显著减少大鼠的运动量,但紫苏醛则无此效果[1]。野紫苏叶的甲醇提取物灌胃,也能延长环已巴比妥的催眠作用时间,其有效成分为紫苏难与豆甾醒的组合物[2,3]。亦有报道野紫苏甲醇提取物延长环己巴比妥催眠作用的有效成分为莳萝油脑和肉豆寇醚[4]。 2.兴奋性膜抑制作用 2%野紫苏叶水提取物或0.2%紫苏醛对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动作电位有抑制作用;可使蜗牛食管下神经书兴奋性细胞(RC-l)的自发性动作电位消失;对刺激喉头神经引起的喉头神经反射有抑制作用[1]。 3.止血作用 野紫苏注射液对动物局部创面有收敛止血作用,并能缩短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5]。 4.其他作用 鲜野紫苏叶汁给小鼠灌胃,能显著抑制胞壁酰二肽(MDP)和细菌试剂OK-432诱导产生大量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作用,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6]。
性味
味麻、微辣,气香,性温。入水塔。
功效
除风解毒,止咳化痰,通气,消肿止痛。主治“割鲁了兵哇唉,拢沙龙接火,呢埋”(产后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发热),“短旧”(腹内痉挛绞痛),“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主治
主治“割鲁了兵哇唉,拢沙龙接火,呢埋”(产后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发热),“短旧”(腹内痉挛绞痛),“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全草10~15g;根15~20g;叶5~15g。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割冒了兵哇唉,拢沙龙接火,呢埋”紫苏叶10g,苦菜籽10g。煎服。(景洪市傣医康郎甩验方) 2.治“短旧”紫苏根15g,青竹标15g。煎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3.治“拢梅兰申”紫苏鲜叶适量,捣烂包敷患处。(景洪市傣医波为三验方)
药物分类
植物药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Kang R,et a1.C A,1992,117:208776z [2]伊东安.药学杂志(日),1970,(7):883 [3]Fujita T,et al.C A.1992,116:236081s [4]Fujita T,et al.C A,1993,118:169523p [5]Fujita T,et a1.C A.1993,119:113674s [6]Mathela C S,et a1.C A,1989,111:211956q [7]Manandhar M D.C A,1985,103:119075g 药理 [1]管谷爱子,等.药学杂志(日),1981,101(7):642 [2]Honda G,et a1.Chem Pharm Bull,1986,34(4):1672 [3]杨炼,等.中医药信息,1988,(1):42 [4]Honda G,et a1.Chem Pharrn Bull,1988,36(8):3153 [5]吴练中,等.中国药学杂志,1989,24(11):679 [6]Yamazak M,et al.C A,1992,116:172927n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景洪)
参考
《中华本草》傣药卷
相关文章
紫苏子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