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傣族医学 > 傣族医药 > 正文
黄樟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Huang zhang
傣药名
别名
朋先,中亥,中广,埋中,中火,中折旺
中药材基原
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根、茎.叶、果及树皮。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黄樟 Cinnamomum porrectum (Roxb.)Kosterm. 常绿乔木,高达25m。小枝具棱。叶互生,革质;叶形变异甚大,常为椭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6~16cm,宽3~6cm,侧脉6~8对,脉腋有腺点。圆锥花序或聚伞花序;花小,绿白色;花被片6,卵形,内面被短柔毛;能有雄蕊9,花药4室,第三轮雄蕊花药外向瓣裂。果实球形,黑色,直径6~8mm;果托倒圆锥状,红色,有纵条纹。花果期夏、秋季。 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果秋、冬季采,阴干备用;根、茎、叶、树皮全年可采,阴干备用;鲜叶随用随采。
药材鉴别
化学成分
根、叶及树干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黄樟醚(safrole)β-蒎烯(β-pinene),水芹烯(phellandrene),还有少量的丁香油酚(euyenol),桂皮醛(cinnamaldchyde)等[1]。 叶含挥发油,按照油中主要成分的差异已发现五种类型:①以桉叶素(cineole)为主,含量达60%[2]。②以芳樟醇(linalool)为主,湖北产的黄樟叶油主要含左旋芳樟醇,含量达81.41%[3];广东产的黄樟叶油,主要含有旋芳樟醇,含量达95.08%[4]。③以樟脑(camphor)为主。④以α一和β-柠檬醛(citral)为主,含量达64.11%[5]。⑤以黄樟醚为主[6]。
药理作用
性味
味苦,性寒。入土、风、水塔。
功效
清火解毒,消肿止痛,除风利湿,通气消胀。
主治
主治“拢沙龙接火”(咽喉肿痛),“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拢栽线栽歪,冒米想,贺接贺办”(心慌心悸,乏力,头痛头昏),“拢接崩短赶”(胃脘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20~30g,树皮10~20g。外用:适量鲜叶,捣烂,加酒炒热,包敷。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拢沙龙接火”黄樟根30g,小拔毒散根20g,四棱豆根20g。煎服。(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2.治“拢梅兰申”黄樟鲜叶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包敷患处。(景洪市傣医波为三验方) 3.治“拢栽线栽歪,冒米想,贺接贺办”黄樟树皮20g,黑种草籽10g。煎服。 4.治“拢崩接短赶”黄樟根茎20g,野艾10g。煎服。(3、4方出自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药物分类
植物药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土产品局,等.中国经济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 [2]蔡宪元,等.药学学报,1965,12(1):23 [3]陶光复,等.植物学报,1987,29(5):541 [4]未亮峰,等.植物学报,1985,27(4):407 [5]朱亮峰,等.植物学报,1984,26(6):639 [6]云南省植物研究所.云南经济植物.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2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西双版纳》
参考
《中华本草》傣药卷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