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Di gua zi
|
傣药名 | 则麻哈东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豆科植物豆薯的种子和块根。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豆薯 Pachyrhizus erosus(1.)Urban.
一年生草质藤本。块根肉质,肥大,圆锥形或纺锤形,直径达10cm,外皮淡黄色,富于纤维性,易剥去,肉白色,味甜多汁。茎缠绕状,长达3~7m。复叶,互生;小叶3枚,顶端小叶菱形,长3.5~16cm,宽5.5~18cm,两侧小叶卵形或菱形,长3.5~14cm,宽3~互3.5cm,边缘有齿,或掌状分裂,少有全缘。花浅蓝色、紫色或白色,长15~20mm,成簇集生成总状花序,簇的基部有关节;翼瓣和旗瓣等长,旗瓣基部有耳,龙骨瓣钝而内弯,与翼瓣等长或过之;花柱与柱头内弯。荚果长7.5~13cm,宽12~15mm,有细的粗糙状伏毛;种子近方形,宽、长约7mm。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
|
采收加工 | 种子成熟时采摘,晒干备用。块根秋季采挖,洗净,多鲜用。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微甜,性热。种子有毒。入水、风塔。
|
功效 | 止咳平喘,清火解毒,杀虫。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根20~30g。外用:种子适量,捣烂敷。
|
注意事项 | 种子有毒,不作内服。
|
附方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Salvador P P,et a1.C A,1934,28:22076
[2]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231
[3]《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773
[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802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