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Bu zha ye
|
傣药名 | 锅麻管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为椴树科植物破布叶的根、叶。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破布 Microcos Paniculata 1.
灌木或小乔木,高3~12m。树皮灰黑色。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约1.5cm;托叶线状披针形,长为叶柄之半;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卵形,纸质或薄革质,长8~20cm,宽4~10cm,先端短渐尖,常破裂,基部渐窄,末端钝圆,边缘有不明显的小锯齿,幼叶下面被星状柔毛,基出脉3条。枝顶及上端叶腋抽出圆锥花序,由多个具3花的小聚伞花序所组成,被灰黄色短毛及星状柔毛;苞片披针形;花柄短小;萼片长圆形,长约5mm;花瓣5,较萼片短,长圆形,淡黄色。核果近球形,长约1cm,无毛。花期夏秋季。
生于海拔300~1000m的路边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采叶,晒干备用;根随用随采。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或卵形,长8~18cm,宽;1~8cm,黄绿色或黄棕色,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具细齿。基出脉3条,叶柄长7~12mm,叶脉及叶柄有毛茸。气微,味淡、微涩。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淡酸,性平。入水、土塔。
|
功效 | 清火,凉血止血,降逆止呕,涩肠止泻。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根15~30g;叶10~15g。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罗集鹏,等.中草药,1993,24(9):455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