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Yu mi zhou
|
傣药名 | 更毫龙
|
别名 | 古毫发
|
中药材基原 | 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果序穗轴。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玉蜀黍 Zea mays 1.又名:包麦、玉麦、苞谷(云南)。
一年生草本。秆常不分枝,基部各节具气生根,根入土而成支柱。叶鞘具横脉;叶片常宽大,中脉粗壮,边缘成波状褶皱。雄圆锥花序顶生;雄小穗长达1cm,含2小花,两颖片几乎等长,膜质,背部隆起,具9~10脉,外稃与内稃几乎等长于颖,均为透明膜质,雄蕊3;雌花序通常胞生;雌小穗常9~18(~30)行排列于粗壮而呈海绵状的穗轴上,两颖相等,甚宽,无脉,具纤毛,第一小花不育,外稃透明膜质而似颖,但较小而无纤毛,内稃存在或缺,第二小花结实,外稃似第一小花外稃,有或无第二内稃,雌蕊具极长而细弱的花柱。颖果略呈球形,成熟后超出颖片或稃片之外。花果期夏秋季。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
采收加工 | 夏末秋初玉米收割时,取果序穗轴晒干或烘干备用。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多糖(polysaccharose)[1]。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淡,性平。入水、土、风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消肿止痛。
|
主治 | 主治“拢沙龙接火”(咽喉肿痛),“说凤令兰”(口舌生疮),“拢沙龙答接泵亮,呢埋”(目赤肿痛,发热)。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20~30g;或适量,磨于水中内服。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Sugayama J,et a1.C A,1966,65:12559a
药理
[1]赵世望,等.西双版纳傣药志.第二集.西双版纳州卫生局,1980.95
[2]Sugayama J,et a1.C A,1966,65:12559a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