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傣族医学 > 傣族医药 > 正文
云木香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Yun mu xiang
傣药名
板荒
别名
板木
中药材基原
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木香 Aucklandia lappa Decne.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大,直径可达5cm,圆柱形,外表褐色;支根稀疏。基生叶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长30~100cm,宽15~30cm,基部下延成不规则分裂的翅状,叶缘呈不规则浅裂或波状,疏生短刺,上面深绿色,被短毛,下面淡绿带褐色,被短毛,脉上尤著;叶柄长为叶片的1.5~2倍。花茎高30~200cm,有细棱,被短柔毛;花茎上的叶长10~30cm,有短柄或无柄抱茎。头状花序,单一,顶生及胞生,或数个丛生于顶端;总花梗短或无;总苞片约10层,三角状披针形,长9~25mm,外层最短,先端长锐尖,疏被柔毛;花全为管状花,暗紫色,管长1.5cm,先端5裂,裂片长约6mm;雄蕊5,着生于裂片下方的喉部,花药联合,上端稍分离,有5尖齿;子房下位,花柱外露,柱头2裂;花托有长硬毛。瘦果线形,先端平截,有棱,上端着生1轮黄色直立的羽状冠毛,果熟时多脱落,果顶有时有花柱基部残留。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向阳肥沃的砂质上山地。云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西藏有栽培。 栽培要点:生物学特性 喜温和湿润气候,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于3月下旬~4月上旬春播或9月中、下旬秋播。整地,按行株距33cm×33cm开浅穴,深3~4cm,每穴播种子8~10粒,每1hm2用种15kg。播后覆土浇水,出苗后适当遮阴。 田间管理 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每穴留苗2~3株,并用人畜粪水或尿素施肥。冬季需清理枯枝落叶,施追厩肥或草木灰,培土壅根。 病虫害防治 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生根腐病,可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1kg与草木灰30kg拌混后撒于株旁。并注意防蚜虫、地老虎、蛴螬等虫害,可用化学药剂喷杀。
采收加工
10月至次年1月间采挖,除去残茎,洗净晒干(不宜用火久烘),密封置阴凉干燥处贮存。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10cm,直径05~5cm。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纵沟及侧根痕,有时可见网状纹理。质坚,难折断,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周边灰黄色或浅棕黄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气香特异,味微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柱层为2~6列水栓细胞,有时可见残存的落皮层。韧皮部宽广,筛管群明显;韧皮纤维成束,稀疏散在或排成1~3环列。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列,径向排列;木纤维存在于近形成层处及中心导管旁;初生木质部四原型。韧皮部、木质部中均有类圆形或椭圆形油室散在。薄壁细胞中含菊糖。 粉末特征:黄绿色。①菊糖多见,表面观放射状线纹。②木纤维多成束,黄色,长梭形,直径16~24mum,壁厚4~5mum,非木化或微木化,纹孔横裂缝状、人字状、十字状。③网纹、具线纹孔导管,直径32~90mum。④油室碎片内含黄色或棕色分泌物。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水浴加热约lmin,滤过。取滤液lml置试管中,加浓硫酸0.5ml,显浓紫色。(检查去氢木香内酯)
化学成分
根油中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lac-tone),木香烯内酯(costunolid)的含量达 50%[1.2],还含木香萜醛(saussureal)[2]。α-和β-环木香烯内酯(cvclocostunolide),土木香内酯(alantolactone)[3],对一聚伞花素(p-cymene),月桂烯(myrcene),柏木烯(cedrene)[4]等。此外,还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5],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Iinoleic acid),木香酸(costic acid)[3]。 根又含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等20多种氨基酸[6],木香萜胺(saussureanine)A、B、C、D、E,毛连菜苷(picriside)B,左旋一马尾松树脂醇一4”-O-β-D毗喃葡萄糖苷(massoniresino1-4”-O-β-D-glucopyranoside)[7]等。
药理作用
1.对胃肠道的作用 木香提取液可使离体肠蠕动幅度和肠肌张力明显增强[1]。观察5名健康志愿者服用100%煎剂20ml,表现为能加速胃对钡剂的排空,增加血浆胃动素的浓度,提示云木香可以用作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2]。 2.抗菌作用 云木香煎剂对副伤寒杆菌甲有轻微抑制作用[3],对许兰黄癣菌等10种真菌有抑制作用[4]。
性味
味微苦,气香,性温。入土、风塔。
功效
补土健胃,理气止痛,活血消肿。
主治
主治“接崩短嘎”(腕腹胀痛),“拢胖腊里”(便秘),“冒开亚毫”(不思饮食),“贺接贺办”(头插头昏),“阻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接崩短嘎”,“拢胖腊里”,“冒开亚毫”云木香10g,砂仁10g,八角香兰5g。煎服。(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2.治“贺接贺办”云木香、生鲜品各适量。捣细,包敷颈部。(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 3.治“阻伤”云水香10g,虎杖10g,甘草5g,宽筋藤15g。煎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
药物分类
植物药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Paul A,et a1.C A,1960,54:18890i [2]Slush I P,et a1.Phytochemistry,1992,31(7):2529 [3]Govidan S V,et a1.Indian J chem,1977,1513(10):959 [4]Romanuk M,et a1.C A,1959,53:1642e [5]Kulkarni G H,et a1.C A,1961,55:11761e [6]周安寰,等.中草药,1984,15(11):496 [7]Yoshikawa M,et a1.Chem pharm Bull,1993,41:214 药理 [1]王明江,等.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2,21(3):20g [2]陈少夫,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7):406 [3]孙侃.中华医学杂志,1955,41:449 [4]白义杰,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58,(4):306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西双版纳》
参考
《中华本草》傣药卷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