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Ba jiao xiang lan
|
傣药名 | 麻罕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为木兰科植物香子含笑的种子。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香子含笑 Michelia hedyosperma Law 又名:八角香兰《云南中药资源名录》。
乔木,高20m以上。树冠呈伞状,树皮灰白色。叶互生,揉碎有八角气味,薄革质,两面光滑,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6~13cm,宽5~5.5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网状;叶柄长l~1.5cm。花黄白色,芳香,胞生,有花硬;花被片 9,3轮,外轮膜质,内两轮肉质;雄蕊多数;雌蕊群卵圆形,子房上位,3~10室。蓇葖果成熟时瓣裂。种了红褐色,具浓郁香气。花期3~4月。果熟期9~10月。
生于沟谷雨林中。分布于海南、广西和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勐腊)地区。
|
采收加工 | 果实成熟时采集,除去果壳阴干备用。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种子呈3~4棱或不规则而略圆的菱形颗粒,直径5~12mm,表面棕褐色,具皱纹,一端稍尖,另一端平截。种脐在稍尖的一端,浅黄色,小圆点状。水浸润膨胀后,外种皮肉质,黄棕色至黑褐色;内种皮骨质坚硬,表面有不规则的浅沟槽,内表面浅黄色,有微波状的棱及小点状突起。种仁灰白色。气芳香,味辛辣。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外种皮表皮细胞为5~7列呈切向延长的狭长形细胞,外被角质层;内侧为6~10列薄壁细胞,椭圆形、类圆形或多角形,细胞较大,直径85~125μm,内含色素及较多的油滴。内种皮为栅状细胞,5列,细胞壁不规则增厚,可见细小圆形壁孔,细胞内有晶体分布。外胚乳为1列菲薄不规则形细胞;内胚乳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含较多糊粉粒及油滴,并有结晶状物分布。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微麻,气香,性平。入土、火塔。
|
功效 | 健胃消食,行气消胀,通气止痛,止呕。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嚼服,l.5~3g;或研末冲服。外用:适量,捣细,填肚脐。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1.治“斤档斤匹,接崩短嘎”八角香兰3g。舂细,开水冲服。(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2.治“短赶短接,接短鲁短”八角香兰 2g。嚼服。(景洪市傣医刀新民验方)
3.治“鲁旺短嘎,刚很开皇”八角香兰适量。捣细,填于患儿肚脐。(景洪市傣医波为三验方)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吴寿全,等.中草药,1981,12(2):56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