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熊胆咪
|
年份 | iongh daamv miev
|
别名 | 溪黄草、黄汁草、黄泥草
|
来源 | 唇形科植物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 var.Gerardiana(Benth.)Hara的全草。
|
形态特征 | |
生态分布 | 生于杂木林下及灌丛中。产于广西玉林、金秀等县市;分布西藏、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等省份;印度、锡金、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也有。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采,洗净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苦,性寒。
|
功效 |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溪黄草叶和茎中含二萜类化合物:溪黄草素A[1]、B[2]、D[3]以及尾叶香茶菜素A,2α-羟基熊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和β-谷甾醇甙[2,3]。
|
药理 | 溪黄草有效成分溪黄草素A,尾叶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对人宫颈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
药理参考文献 | [1]金人铃等:《药学学报》,1985,20(5):366。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