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
年份 | laih nzeih luerngh
|
别名 | |
来源 |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攀援状草本,茎有棱,被糙毛。单叶互生,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直径10-20厘米,常5~7裂,粗糙,基部心形,边具小齿;卷须腋生,2~4叉。花黄色,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总状花序,腋生,生于长的总花梗顶部;雌花单生于叶胶。果实圆柱状,长15~50厘米,常有浅槽或条纹,老时里面有网状纤维。种子黑色。花期5~7月,果期6~9月。
|
生态分布 | 各地栽培。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全国各省份。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采根,切片晒干备用。秋季果熟后去外皮,取瓜络和种子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甘,性凉。
|
功效 |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凉血。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13~15克,水煎或烧存性研粉,酒冲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汁涂或研粉水调敷或水煎洗。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
药理 |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竹本常松等:《药学杂志》(日),1985,105(9):834。 [2]Chang Ki Woon,et al.C A,1992,117:23296z. [3]Singh R,et al.C A,1977,86:154119h. [4]Inukai F,et al.C A,1968,68:19551f. [5]田端等:《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89,4(2):74。 |
药理参考文献 |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