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
年份 | louh beih laih liaav
|
别名 | 石莽草、石辣蓼、骨虫草
|
来源 | 蓼科植物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 D.Don的全草。
|
形态特征 | |
生态分布 | 生于河边、沟旁或石壁上。产于广西隆林、田林、凌云、南丹、都安、金秀、恭城、灵川等县市;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酸,性寒。
|
功效 |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凉血,利尿。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水煎洗或捣敷。
|
方例 | 1.外阴瘙痒 落培来蓼(头花蓼)500克,水煎,趁热气熏患部后坐浴。
|
化学成分 | 头花蓼全草含苯甲醛,乙酸,24-羟基二十四烷-3-酮,29-羟基二十九烷-3-酮,β-谷甾醇,没食子酸[1]。
|
药理 |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吴逎居等:《中草药》,1985,16(4):5。
|
药理参考文献 | [1]吴逎居等:《中草药》,1985,16(4):149。
[2]任光友等:《中国中药杂志》,1995,20(2):107。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