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瑶族医学 > 瑶族药学 > 正文
弹老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一级分类
常用植物药
二级分类
分类
年份
daanh hlauv
别名
竹茹、罗汉竹、钓鱼竹
来源
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ex Lindl.)Munro的秆材二层皮、叶菤心、竹沥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或灌水型竹类。秆高6~18米,直径约25毫米,秆环和箨环均明显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有微毛,黄绿色至淡黄色而有灰黑色之斑点及条纹;箨耳显著,与繸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被外形,有皱折,基部收缩;小枝有叶1~5枚,叶鞘口无毛;叶舌短;叶片狭极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收缩成叶柄,边缘一侧平滑,一侧有小锯齿。圆锥花序有叶,由小穗丛的小枝组成;小穗丛有覆瓦状排列的苞片;小穗有小花2~3朵;小穗轴于小花间有节,且延伸于顶花小花之上而成具稃片的柄状体;颖1~2片;外稃顶端锐尖,内稃有2脊,顶端有2齿;鳞被3;雄蕊3;花柱单一,柱头3枚。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生态分布
常栽培于庭园。产于广西桂林、柳州地区各县市;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份;朝鲜、日本也有。
采集加工
竹茹取茎杆刮去外层青皮,后将二层皮刮成丝状,晒干备用,叶鲜用随采,菤心鲜用,竹沥取鲜秆材断成节,火烧一头,另一头流出的液汁接入容器备用。
性味
竹茹,味甘,性凉。
功效
清热凉血,化痰止吐。叶,味甘、淡,性寒。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竹菤心,味苦,性寒。清心除烦,生津止渴,消暑,利湿。竹沥,味苦,性寒。清热化痰,镇惊利窍。
传统应用
竹茹,治烦热呕吐呃逆、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崩、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小儿惊痫、牙龈出血竹叶,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血、小便短赤、口糜舌疮、中风失音不语、衄血、吐血。竹沥,治中风、肺热痰壅、惊风、癫痫、高热烦渴、伤风、血虚自汗、小儿重舌、乙脑、流脑高热。
用法用量
竹茹5~10克,竹叶6~12克,水煎服;竹沥30~60毫升,开水冲服。
方例
1.小儿惊痫 弹老(淡竹)叶6克或竹沥30毫升,水煎或开水冲服。
化学成分
淡竹的竹茹含有对cAMP磷酸二酯酶抑制作用的成分:2,5-二甲氧基-对-苯醌,对-羟基苯甲醛,丁香醛,松柏醛[1]。另含对苯二甲酸,2′-羟乙基甲基酯[2]。
药理
竹茹粉在平皿上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1]。竹茹提取物还有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的作用[2]。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1]Nikaido T,et al.Chem Pharm Bull,1984,32(2):578.
[2]Kwon C H,et al.C A,1989,110:141363x.
药理参考文献
[1]廖延雄等:西北兽医学院校刊,1953,(4):5。 [2]Nikaido T,et al.Chem Pharm Bull,1984,32(2):578.
附注
出处
中国瑶药学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