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瑶族医学 > 瑶族药学 > 正文
梅并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一级分类
常用植物药
二级分类
分类
年份
munh pienx
别名
来源
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Dryobalanops aromatica Gaerten.f.的树脂加工品,或为樟脑松节油等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
形态特征
呈半透明块状、片状或颗粒状结晶,直径1-7毫米,厚约1毫米,类白色至淡灰棕色。气清香,味清凉,嚼之则慢慢溶化。微量升华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为棒状或多角形。燃烧时无黑烟或微有黑烟。以片大而薄、色洁白、质松、气清香纯正者为佳。
生态分布
主产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
采集加工
多在药店购买成品。
性味
味辛、苦,性凉。
功效
开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传统应用
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疮、疮疡、疥癣、目赤生翳、鼻息肉鸡眼、烧烫伤。
用法用量
0.5-1克,入丸散内服;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用有关溶剂调敷。
方例
1.腮腺炎 梅并(梅片)1克,用黏稠冷米汤适量调成糊状敷患处,每天2-4次,至愈为止。
化学成分
冰片为右旋龙脑[1]。
药理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龙脑或异龙脑、合成冰片250mg/kg腹腔注射,对热板法的实验小鼠,能显著延长其舔足时间;200mg/kg腹腔注射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实验表明有明显镇痛和镇静作用,异龙脑的作用比龙脑强[1]。
2.抗炎作用  5%龙脑或异龙脑乳剂涂耳对2%巴豆油合剂涂耳所致小鼠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其中异龙脑作用显著。5%龙脑或异龙脑乳剂3.5ml/kg腹腔注射对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异龙脑作用较强。异龙脑抗炎作用比龙脑强,可能因异龙脑脂溶性较高[2]。
3.抗菌作用  龙脑、异龙脑和人工合成冰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在试管内均有明显抗菌作用,三者的抗菌作用相似,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3]。梅片对猪霍乱弧菌也有抑制作用[4]。
4.其他作用  龙脑和异龙脑200mg/kg腹腔注射能明显延长常压缺氧小鼠存活时间,异龙脑的作用较龙脑强[1]。龙脑能部分拮抗乙酰胆碱所致大鼠十二指肠的收缩[5]。局部应用,冰片对感觉神经有轻微刺激及某些止痛和防腐作用[6]。
5.体内过程  冰片经黏膜、皮下组织均易吸收,在体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除体外[6]。3H-冰片1Ci/(g体重)给小鼠灌胃可迅速经肠黏膜吸收,给药5min可透过血脑屏障,且在中枢神经有较高浓度和较长停留时间,可能与其开窍作用有关。冰片在血液中能较长时间维持较高血药浓度,由肝、肾消除较快,不易蓄积[7]。3H-冰片2.6μCi/只小鼠静脉注射分布半衰期为2.8min,主要分布在心、肺、肝、肾等。3.5μCi/只灌胃,半吸收期为0.157h,吸收系数为0.25,表明生物利用度较差;消除半衰期为5.3h,不易蓄积[8]。
6.毒性  冰片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不尽一致,小鼠灌胃的LD50,1-龙脑、d-龙脑和dl-异龙脑分别为372mg/kg、4960mg/kg和3830mg/kg[9];龙脑、异龙脑和合成冰片分别为2879mg/kg、 2269mg/kg和2507mg/kg[1];也有报道龙脑为1059mg/kg[10]。小鼠腹腔注射,冰片乳剂的LD50为907mg/kg[11]。以125mg/kg和500mg/kg慢性给药,1-龙脑和d-龙脑对外周血液指标和器官重量有影响;dl-异龙脑引起肝损害[9]。龙脑5g/mg(=LD50)给大鼠灌胃使脑突触体碱性磷酸酶的米氏常数(Km)增加,表明对碱性磷酸酶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可能与其神经毒性作用有关[12]。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1]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中册),第一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673。
药理参考文献
[1]江光池等:《华西药学杂志》,1989,4(1):23。 [2]江光池等:《华西药学杂志》,1990,5(3):190。 [3]牟家琬等:《华西药学杂志》,1989,4(1):20。 [4]《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319。 [5]Cabo J,et al.C A,1987,106:188825g. [6]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951。 [7]上海中医学院基础部同位素室等:《中成药研究》,1981,(5):8。 [8]莫启忠等:《中成药研究》,1982,(8):5。 [9]Palant I G,et al.C A,1979,90:17161j. [10]Horikawa E,et al.C A,1976,84:38667v. [11]徐莲英等:《中成药研究》,1986,(3):1。 [12]Talapin V I,et al.C A,1990,113:36025c.
附注
出处
中国瑶药学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