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
年份 | guieh govngx biangh dorn
|
别名 | |
来源 | 苋科植物育葙Celosia argentea L.的全株。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全株无毛。茎直立,有分枝。单叶互生,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1~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花淡红色,花被片5;穗状花序圆柱状或圆锥状,生于茎或分枝顶端。胞果圆球形,盖裂,包于宿存花被内,种子多颗,肾状圆形,黑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8~10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路旁荒地、河滩等疏松土壤上。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我国各省份,野生或栽培;日本、俄罗斯、中南半岛、菲律宾、非洲也有。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采,洗净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苦,性微寒。
|
功效 | 清热燥湿,清肝明目,退翳,凉血止血,杀虫。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种子,10~15克,水煎服。花序,15~30克(鲜品30~60克),水煎或配猪肉炖服;外用适量,水煎洗。根、茎、叶,30~60克,水煎或捣烂取汁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
方例 | 1.夜盲症、云翳 缺公旁端(青葙)种子15克,(黑枣)30克,水煎服。
|
化学成分 | |
药理 |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中国经济植物志》(上册),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731。 [2]中国科学院河南分院生物研究所:《河南野生食用和有毒植物介绍》,第1版,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61:7。 [3]渡边武等:《药学杂志》(日),1953,73(8):841。 [4]南京药学院:《江苏药材志》,第1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5:334。 [5]《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481。 |
药理参考文献 | [1]淤泽博等:《云南中医杂志》,1990,11(1):30。
[2]《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481。
[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第三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41。
[4]陈炳铜等:《广东中医》,1960,(8):398。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