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瑶族医学 > 瑶族药学 > 正文
突使瑞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一级分类
常用植物药
二级分类
分类
年份
due siv dorn
别名
来源
蝶形花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的种子。
形态特征
一年生直立草本或上部缠绕,高20~70厘米。羽状3小叶,托叶盾状着生,小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6厘米,宽2~5.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或近截形,边全缘或有时浅裂。花黄色,蝶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2~3朵;荚果线状圆柱形,长6~10厘米,直径约5毫米,无毛;种子6~10颗,长椭圆形,常暗红色,稍狭窄,直径3~3.5毫米,种脐凹陷。花期5~8月,果期8~9月。
生态分布
栽培或野生。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全国各省份。
采集加工
种子夏秋季采,晒干备用。
性味
味甘,性凉。
功效
利尿,除湿,排脓消肿,行血。
传统应用
水肿腹水脚气病、腹泻痢疾疮肿毒、腮腺炎。
用法用量
10~3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方例
1.流行性腮腺炎 突使瑞(赤小豆)鲜品适量,捣烂,鸡蛋清调成稀糊状,外敷患处。
化学成分
赤小豆含糖类[1],三藏皂甙[2]。每百克含蛋白质20.7g,脂肪0.5g,碳化合物58g,粗纤维4.9g,灰分3.3g,钙67mg,磷305mg,铁5.2mg,硫胺素0.31mg,核黄素0.11mg,烟酸2.7mg等[3,4]。
药理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1]官道悦男等:《药学杂志》(日),1932,52:168。
[2]《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309。
[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090。
[4]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食物成分表》,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0。
药理参考文献
附注
出处
中国瑶药学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