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
年份 | guh mec
|
别名 | 玉米、包谷
|
来源 | 禾本科植物玉蜀乘 Zea mays L.的全株。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栽培作物。秆粗壮,高1~4米,常不分枝;下部节上常有支柱根。叶片剑形或线状披针形,边波状皱折,中脉明显,顶端渐尖。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顶生,由数个至多数总状花序组成大而疏散的圆锥花序;雄小穗有小花2朵,成对生于延伸的穗轴的一侧,一无柄,一有柄,两颖近等长;外稃与内稃均与颖等长,顶端急尖;雌花序生于叶腋,由8~16列或更多列的小穗生于粗大的德轴上,全藏于多数叶状总危内;花柱长丝状,伸出总苞外,为白、黄、红、紫蓝色。花果期5~9月。
|
生态分布 | 我国各地栽培。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晒干备用或鲜用。
|
性味 | 穗轴(包谷心),味甘,性平。花柱(玉米须),味甘,性平。种子,味甘、淡,性平。根,味甘,性平。
|
功效 | 穗轴(包谷心),健脾利湿。花柱(玉米须),清热利尿,平肝,利胆。种子,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根,利尿,祛瘀。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包谷心9~12克,玉米须30~60克,水煎服,或烧存性研粉开水冲服。
|
方例 | 1.糖尿病 骨灭(玉米)须30克,水煎服。
|
化学成分 | |
药理 |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556。 [2]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三册),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25。 [3]《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71。 |
药理参考文献 |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