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
年份 | zah normh
|
别名 | 山茶、后山茶、细茶、茶叶
|
来源 | 茶科植物茶 Camellia sinensis(L.)Kuntze.的根、叶。
|
形态特征 |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单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边有锯齿;花白色;单朵或2~4朵组成聚伞花序腋生。蒴果扁球形,紫褐色,种子3颗,近球形。花期当年冬至第二年春,果期秋季。
|
生态分布 | 各地栽培。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备用;叶随采随用或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苦、甘,性凉。
|
功效 | 清热解毒,健脾宁心,收敛,止泻,强心,利尿。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10~30克,水煎服或泡开水服;外用适量水煎洗。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茶叶含嘌呤生物碱,以咖啡碱为主,含量1%~5%,另有可可豆碱,茶碱,黄嘌呤。还含鞣质,绿茶中含缩合鞣质约10%~24%,红茶中约6%左右[1-3]。又含精油,绿茶中含β-及γ-庚烯醇,α-及β-庚烯醛[3]。红茶中含α-及β-紫罗兰酮,顺式茉莉花素,茶螺酮,荜澄茄烯醇,牻牛儿醇,δ-荜澄茄烯,α-衣兰油烯,糠醇,甲基苯基甲醇,吡喃-2-甲醛,吲哚,甲酸苄酯,甲酸苯乙酯,α-松油醇,苯甲酸顺式己-2-烯醇酯,3,7-二甲基辛,5,7-三烯-3-醇,癸-反2,反4-二烯醛,2-苯基-丁-2-烯醛,酥酸二丁酯,正十六酸甲酯,4-氧壬酸甲酯,2,3-环氧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3-酮-β-紫罗兰酮等[4-6]。维生素A、B2、C,胡萝卜素等[1-3]。又含多种三萜皂甙,水解后得山茶皂甙元A,玉蕊醇R1,王蕊皂甙元C,玉蕊醇A1桂皮酸,当归酸和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等,其中称为茶叶皂甙的,系由玉蕊皂甙元C,玉蕊醇R1,巴豆酸,桂皮酸,当归酸和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所组成[7,8]。
|
药理 |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茶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血药浓度在10μg/ml~20μg/ml时可使正常人心率加快,左心室射血时间指数和等容收缩时间减少,心收缩力增强,心脏前负荷降低。低浓度的咖啡碱使心率稍减慢,可能因兴奋迷走神经中枢所致。高浓度的咖啡碱和茶碱均可使心率明显加快,敏感者可致心律失常。茶碱可增加心脏输出量,对心力衰竭病人心脏输出量的增加更加明显。茶碱和咖啡碱除直接兴奋心脏外,还能促进地茶酚胺释放而间接兴奋心脏[1]。茶叶水浸剂对蛙和赡蜍离体心脏可使心室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作用强度绿茶>青茶>红茶[2]。 2.降血压作用 绿茶的热水提取物有明显降压作用,20mg/kg可使麻醉兔血压下降4.7~5.3kpa[3]。 3.对平滑肌和骨骼肌的作用 茶碱可松弛各种平滑肌,尤其是支气管平滑肌,在支气管处于收缩状态时作用更明显。茶碱4mg/kg静脉注射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麻醉豚鼠的支气管收缩,切除肾上腺或给予β受体阻断剂后,此作用明显减弱[1]。茶碱4mg/kg~8mg/kg也能抑制犬输尿管,使膀胱松弛,在较高浓度时也能消除大鼠子宫和豚鼠结肠的自发性收缩[1]。 4.利尿作用 茶叶的利尿作用是咖啡碱和茶碱共同作用的结果,咖啡碱特别是茶碱能抑制肾小管再吸收而有利尿作用[4]。 5.降血脂作用 茶叶确有明显降血脂作用。以饮茶代替饮水,对高胆固醇喂养大鼠,能使血浆胆固醇、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及器官组织中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随意饮用乌龙茶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三酰甘油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6]。茶叶多糖(TP)25mg/kg和50mg/kg腹腔注射,使正常小鼠血清胆固醇分别降低18%和24%;50mg/kg和100mg/kg灌胃能有效地防止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对高脂血症大鼠也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升高HDL-C水平[7]。 6.抗癌作用 茶叶及其提取物在体外和体内对多种肿瘤均有显著抗癌作用。体外试验,绿茶或龙雾茶提取物对人胃腺癌细胞(BGC-823)、人肝癌L7402细胞民株和QCY7703细胞株有显著细胞毒作用,能直接杀伤癌细胞,并使部分肿瘤细胞形成集落的增殖能力受到抑制[8-11]。绿茶提取物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丝裂毒素C或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对人肝癌L7402细胞株有相加效应[8]。 7.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茶叶煎剂或浸剂在体外对各型痢疾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12-14]。 8.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由茶叶中提取的维生素P给大鼠静脉注射能控制外周炎症现象的发展。绿茶提取物(GTE,主要为多酚类化合物)0.5~2mg外用,能显著抑制TPA诱致的小鼠耳部皮肤红肿等炎症反应[15]。条茶粗提取物7369小鼠灌胃的LD50为3.9g/kg;亚急性毒性试验:每日给家兔灌胃1.8g/kg和0.6g/kg(相当人用量的30倍和10倍),连续14d,除高剂量组有精神、食欲稍差和大便硬结外,未见其他异常[16]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徐国钧:《药材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416。 [2]楼之岑:《生药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354 [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第一分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376。 [4]佐藤?三子等:《医学中央杂志》(日)1972,285:470。 [5]伊奈和夫等:《医学中央杂志》(日)1973,297:264。 [6]伊奈和夫等:《医学中央杂志》(日),1972,285:713。 [7]Hashizume Akito.C A,1970,72:96793w. [8]Hashizume Akito.C A,1974,80:68381g. |
药理参考文献 | [1]Gilman A G,et al.谭世杰等泽:《治疗学的药理基础》(上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38,824。
[2]徐佐夏等:《药学通报》,1955,3(7):310。
[3]Imura K,et al.C A,1985,102:202885c.
[4]张昌绍:《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89。
[5]Sano,M,et al.Chem Pharm Bull,1986,34(1):221.
[6]Iwata K,et al.C A,1988,108:130438h.
[7]王丁刚等:《中国药科大学学哪,1991,22(4):225。
[8]霍志峰等:《江苏医药》,1991,17(6):318。
[9]阎玉森等:《南京医学院学报》,1989,9(4):301。
[10]阎玉森等:《中华肿瘤杂志》,1990,12(1):42。
[11]乐美兆等:《江苏医药》,1989,15(6):342。
[12]朱宏富等:《微生物学报》,1960,8(1):48。
[13]周馥殿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58,(3):38。
[14]包幼迪:《中华医学杂志》,1958,43(5):472。
[15]程书钧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9,11(4):259。
[16]Ohsu H,et al.C A,1991,114:227744s.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