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
年份 | naauz gua
|
别名 | |
来源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质藤本。块根纺锤状,串珠状延长,直径1.5~2厘米。卷须不分叉。茎、枝细弱,无毛。单叶互生,形状多型,卵形,长圆形,卵状三角形或戟形等。不分裂,或3~5裂,顶端钝或渐尖,基部心形,弯缺半圆形,有时基部向后靠合,边全缘或有疏齿。花黄色,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呈伞房状花序腋生,具短总梗;雌花单生于叶腋。果熟时红褐色,长圆状或近球形。种子数个,倒卵形。花期5~8月,果期8~11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山坡路旁、林下、杂木林中或灌丛中。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广东、云南、福建、台湾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苦,性寒。
|
功效 | 清热解毒,消肿散瘀,化痰止咳。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15~25克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研粉水调敷。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
药理 | 块根水冷没液给小鼠单次口服LD50为10.8g(生药)/kg。加热后毒性未见明显减弱,LD50为11.5g(生药)/kg[1]。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广东中药志》编委会:《广东中药志》,第1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114。 [2]楼之岑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第1版,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报社,1996:681。 |
药理参考文献 | [1]楼之岑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第1版,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681。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