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
年份 | juov nqungh dorn
|
别名 | |
来源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宿根草本。茎节膨大。单叶对生,长椭圆形,卵形或卵状被针形,长2~3厘米,宽1~1.5厘米,顶端尖,基部楔形,边全缘,有短柄。花白色,2~3朵聚生或单生于分枝上。蒴果球形。花期夏秋季。
|
生态分布 | 生于山野、路旁草地上。产于广西隆林、凌云、乐业、天峨、南丹、金秀等县市;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各省份。
|
采集加工 | 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甘、淡,性温。
|
功效 | 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接骨生肌,强筋骨,利尿消肿。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9~15克,水煎服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捣敷。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根含棉子糖,蔗糖,及蔗糖半乳糖甙[1]。还含煎秋罗糖,异煎秋罗糖及这两种糖所组成的二糖、三糖等[2],全草含肥皂草素,异肥皂草甙,肥皂草素-6"-O-半乳糖甙,牡荆素,荭草素,合模荭草素[3]。
|
药理 |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Courtois J E,et al.Bull Soc Chim Biol,1960,42:737(CA,1960,55:11559h). [2]Courtois J E,et al.Bull Soc Chim Biol,1962,44:23(C A,1962,57:1276c). [3]Darmograi V N,et al.Sb Nauchn Tr Ryazan Med,Inst,1975,50;22(C A,1975,84:56522y). |
药理参考文献 |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