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
年份 | baec laanc ndiangx
|
别名 | |
来源 | 木犀科植物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的根、树皮、叶、花。
|
形态特征 | 落叶乔木,高达15米,小枝光滑无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枚,对生,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10厘米,宽1~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不对称,边有浅齿。花无花瓣;单性异株,侧生或顶生圆锥花序。翅果倒披针形。花期5月,果期10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河边和沟旁。产于广西凌云、天峨、金秀等县市;分布于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山东、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贵州、广东、福建等省份;越南、朝鲜也有。
|
采集加工 | 全年采根,夏秋季采叶、花,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辛,性温。
|
功效 | 清热解毒,调经,燥湿,止血生肌,止痢,明目;花,止咳定喘。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树皮6~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水煎洗。叶适量研粉,每用3克冲服;外用适量捣敷。花6~15克,水煎服。
|
方例 | 1.闭经 别蜡亮(白蜡树)叶或树皮研粉,每次服3克,水、酒各半冲服,每日3次。
|
化学成分 | |
药理 | 1.抗菌作用 秦皮煎剂用含药平板法,1:5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1:20对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1]。体外试验显示,秦皮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绿脓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此外,秦皮对甲型流感病毒57-4株和钩端螺旋体也有抑制作用[2-6]。马栗树皮素和马栗树皮甙用试管稀释法,50μg/ml~10μg/ml对福氏、宋内及史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马栗树皮素临床对菌痢疗效良好,对氯霉素、四环素类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病例亦有效[6]。 2.其他作用 有止咳祛痰作用,马栗树皮素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7]。 3.毒性 毒性很低。马栗树皮甙3g/kg或马栗树皮素1g/kg腹腔注射于小鼠,皆不致死,但也有报告马栗树皮素皮下注射250mg/kg即可致死的[8]。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梅斌夫等:《化学学报》,1962,28(1):25。 [2]Lin keun Wo,et al.C A,1966,65:16787h. [3]李冲等:《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39。 [4]畅行若等:《中草药通讯》,1979,(9):392。 [5]郭希圣等:《药学学报》,1983,18(6):434。 |
药理参考文献 | [1]浙江人民卫生院:《200种中草药体外抗菌作用初步观察》,1970:10。
[2]郭钧等:《中国防疫杂志》,1964,5(3):81。
[3]成都中医学院钩体病防治组(周邦靖等):《成都中医学院科研资料汇编》,1972,(3):116。
[4]赵宗越等:《微生物学报》,1960,8(2):171。
[5]李楚銮等:《福建中医药》,1960,5(8):38。
[6]刘国声等:《微生物学报》,1960,8(2):164。
[7]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中草药通讯》,1973,(6);13。
[8]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967。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