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瑶族医学 > 瑶族药学 > 正文
羊勋表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一级分类
常用植物药
二级分类
分类
年份
yangh yun biouv
别名
佛手、五指
来源
芸香科植物佛手柑Citrus medicaL.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的根、叶、果实。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约2米,枝有短硬刺。单叶互生,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8~15厘米,宽3.5~6.5厘米,顶端钩,有时凹块,基部宽楔形;边有锯齿;叶柄短,无翅,几无关节。花内面白色,外面紫色,常单性,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果长形,上部分裂成多条指状肉条,其裂数即为心皮之数。裂纹如拳者称拳佛手,张开如指者叫开佛手。花期4月,果期8~9月。
生态分布
广西各地县市均有栽培;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份。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果实于秋季呈浅绿色或稍带黄色时采,摘下后晾3~5天,待水分大部分蒸发,纵切成5~10毫米厚的薄片,晒干备用或低温烘干备用。
性味
果实,味辛、苦、酸,性温。根,味苦、辛,性平。叶,味苦、辛,性凉。
功效
果实,暖胃,健脾消食,化痰止咳。根,行气止痛。叶,利尿消肿。
传统应用
果实,治胃痛、胸膈胀满、呃逆呕吐、痰饮、食欲不振。根,治肺结核、四肢酸软。叶,治水肿、淋巴结炎。
用法用量
果3~9克,根、叶9~15克,水煎服;外用叶适量捣敷或水煎洗浴。
方例
1.肺结核 羊勋表(佛手)9克,钳横咪(鱼腥草)全草15克,谋中(仙茅)根,茎3克,古林嗳(六棱菊)全草15克,成累荒(大田基黄)12克,歇追红(毛大丁草)15克,歇条黄旁(一枝黄花)根12克,心合咪(仙鹤草)全草12克,水煎服。
化学成分
成熟佛手果实中含柠檬油素,6,7-二甲氧基香豆精,3,5,8-三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柠檬苦素,闹米林,萝卜甙,β-谷甾醇,对-羟基苯丙烯酸,棕榈酸,琥珀酸[1],顺式-头-尾-3,4,3',4'-柠檬油素二聚体,顺式-头-头-3,4,3',4'-柠檬油素二聚体[2],3,5,6-三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及3,5,6-三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3],还含痕量的香叶木甙和橙皮甙[4]。
药理
l.平瑞作用  川佛手煎剂在3.06%时,可完全对抗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收缩;广佛手的作用较弱[1]。柠檬油素对组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收缩,也有对抗作用;对蛋清致敏的回肠和离体气管,显示抗过敏活性。但它的平喘作用不及6,7-二甲氧基香豆精。麻醉肺溢流试验,静注柠檬油素5mg/kg~10mg/kg,有一定的抗组胺作用[1]。
2.对胃、肠平滑肌作用  佛手醇提取物对大鼠、离体肠管有明显解痉作用。静脉给药对麻醉猫、免在体肠管也有抑制效应。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兔的十二指肠痉挛有显著解痉作用,但对氯化钡引起的肠管痉挛,解痉作用较差。醇提取物2.25g/kg静注,能迅速缓解氨甲酰胆碱所致的麻醉猫胃、肠和胆囊的张力增加[2]。
3.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佛手醇提取物20g/kg,自发活动明显减少并维持2h。同剂量可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并能延长小鼠士的宁惊厥的致死时间和戊四氮咖啡因引起的惊厥发生时间与致死时间,且降低其死亡率[1]。并能明显抑制酒石酸钾和电刺激引起的痛觉反应。可见扭体反次数减少或嘶叫的痛觉反应时间延长,显示有一定的镇痛作用[3]。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佛手醇提取物能显著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和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对大鼠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并使豚鼠因结扎冠状动脉引起的心电图变化有所改善,对氯访-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也有预防作用[1]。香叶木甙100mg/kg~300mg/kg腹腔注射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降低兔毛细血管渗透性作用较儿茶酚水合物、陈皮甙、槲皮甙和芦丁强。有维生素C样作用,能增强豚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和减少肾上腺抗坏血酸耗竭[4]。
5.抗炎作用  香叶木甙腹腔注射时,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有消肿作用,其ED50为100mg/kg[5]。
6.毒性柠檬油素小鼠口服观察24h的LD50为3.95g/kg[1]。香叶木甙小鼠口服的LD50为10g/kg,腹腔注射LD50为4g/kg[6]。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1]何海音等:《中药通报》,1988,13(6):352。
[2]何海音等:《有机化学》,1987,(3):193。
[3]何海音等:《药学学报》,1985,20(6):433。
[4]松野隆男:《药学杂志》(日),1959,79(4):540。
药理参考文献
[1]王浴生等:《中药药理与应用》,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37。 [2]石山等:《论文汇编》(内蒙古医学院),1959,(1):50。 [3]王筠默等:《科研论文汇编》(上海中医学院),1981(总19):67。 [4]Desnoyers P,et al.C A,1969,70:55338s [5]Parmar N S,et al.C A,1979,90:97620w. [6]Science Uhion et al.Cie Societe Francaise de Recherche Medicale.C A,1971,74:130372m.
附注
出处
中国瑶药学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