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
年份 | hieh houc
|
别名 | 野芋、大狠毒、朴薯头
|
来源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5米。根状茎粗壮,皮茶竭色。叶大,盾状着生,卵状戟形,长30~90厘米,宽40~90厘米,顶端锐尖,基部心状箭形,边波状;叶柄粗壮。佛焰苞绿色,下部筒状,上部稍弯曲呈舟形;肉穗花序较佛焰苞短;下部为雌花,上都为雄花,二者之间为中性花,顶端为附属器。浆果卵状,熟时红色。四季开花结果。
|
生态分布 | 生于山谷林下、水沟边或村庄附近阴湿肥沃处。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广东、台湾、福建、湖南、四川、贵州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鲜用或切片炒焦用。
|
性味 | 味甘、淡,性寒。有大毒。
|
功效 | 清热解毒,排脓消肿,祛风止痛,祛腐生新。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9~15克,鲜品30~60克,加大米炒至焦黄久煎(2小时以上)内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
方例 | 1.感冒发热、肺结核、蛇虫咬伤 叶喉(海芋)9~15克,水煎服或用鲜品30~60克切片加大米适量炒焦黄,水煎(2小时以上)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伤口。
|
化学成分 | |
药理 |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Bradbury J H,et al.C A,1987,106:48910f. [2]Bradbury J H,et al.C A,1986,105:132484g. [3]Anthony V O.C A,1977,87:148660g. [4]Kashid M M,et al.C A,1979,90:183197v. [5]Holloway W D,et al.C A,1989,110:133838r. [6]Opute F I,et al.C A,1980,92:4867k. |
药理参考文献 | [1]杨仓良:《毒药本草》,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264。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