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
年份 | bib ndieh mbaengx
|
别名 | 产后茶、千锤打
|
来源 | |
形态特征 | 常绿半灌木,高7~40厘米。单叶对生或3~5叶轮生,线形,线状长圆形,长圆状披外形,长1.2~5.5厘米,宽0.3~1.6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有锯齿,无毛。花白色,常带紫色,唇形;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有时单生。蒴果条形,熟时2瓣裂。种子细小,褐色,两端有褐色毛。花期8月,果期8~12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山坡悬崖上或附生于树上。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苦,性凉。
|
功效 | 清热利湿,活血调经,化痰止咳,散瘀止痛,止血,补精益肾。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9~15克,水煎或酒煎服,浸酒服或配肉类炖服;外用适量研粉水调敷或水煎洗。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全草含石吊兰素,即内华达素[1-3]。
|
药理 | 1.抗炎作用 石吊兰中的有效成分石吊兰素对琼脂、5-羟色胺、甲醛、高岭土所致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石吊兰素50m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5d,对大鼠棉球肉芽肿也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促进已形成的肉芽吸收。石吊兰素50mg/kg、100m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3d,可促使幼小白鼠胸腺萎缩,对大鼠肾上腺维生素C含量无影响。在大鼠甲醛性关节炎实验中,石吊兰素对正常及去肾上腺大鼠均有同样的抗炎作用。因此,其抗炎作用可能并不依赖肾上腺皮质的存在[1]。 2.对心脏的作用 石吊兰素对豚鼠、家兔和蟾蜍的心脏停搏以及用氯化钾致心脏停搏均有使心脏复搏的作用,但不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推测石吊兰素可能对窦房结具有兴奋作用。实验表明,离体家兔心脏停搏后,心内注入2%的石吊兰素0.2~0.4ml有肾上腺素样的起搏作用,作用比肾上腺素稍快,心肌收缩力也较肾上腺素强。氯化钾心内注射致蟾蜍心脏停搏后5~15min,给予石吊兰素lmg,能使心脏复搏并恢复至用药前频率[2]。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徐垠等:《药学学报》,1979,14(7):447。 [2]伍修军等:《中药通报),1985,10:516。 [3]杨玉琴等:《中草药》,1993,24(8):411。 |
药理参考文献 | [1]何修泽等:《中药通报》,1985,10(11):36。
[2]宋杰云等:《贵州医药》,1985,9(6):30。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