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
年份 | guh luh zah
|
别名 | 扎腰草、牛虫草、迫颈草、百劳舌、田刀柄、钊板茶、咸鱼草
|
来源 | 碟形花科植物葫芦茶Tadehagi triquetrum(L.)Ohashi的全草。
|
形态特征 | 直立落叶半灌木,高40~100厘米。小枝有四棱,有短硬毛。单叶互生,狭披针形至披针形,卵状,长6~15厘米,宽1.2~3.5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微心形或圆形,边全缘;叶柄有宽翅,翅宽4~8毫米,托叶大,披针形,脱落。花紫红色;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荚果条状长圆形,长20~30毫米,宽约5毫米,密被柔毛,荚节5~8节,顶端有喙。花期7月,果期8~10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黄泥土的山坡、路旁或草地上。产于广西贺州、昭平、梧州、岑溪、平南、北流、博白、灵山、南宁、武鸣、上林、凌云、金秀、象州等县市;分布于广东、福建、云南、贵州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最好夏秋季采,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微苦、涩,性凉。
|
功效 | 清热解毒,利湿消积,化痰止咳,除烦止呕,收敛生肌,杀虫防腐。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15~6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水煎洗。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叶含鞣质,二氧化硅,氧化钾[1]。
|
药理 |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Boorsma W G.C A,1913,7:2991.
|
药理参考文献 |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