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
年份 | ziepe nyeic muoz
|
别名 | 天冬、沙古台
|
来源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披散或攀援状草本。根稍肉质,于中部或末端膨大呈纺锤形,肉质,外皮土黄色。茎细长,多分枝;叶状枝2~3枚簇生于叶腋,线形,扁平,长0.5~8厘米,宽1~2毫米。叶退化为小鳞片状,互生,在主茎上常变成下弯的短刺。花单性,雌雄异株,1~3朵簇生于叶腋,淡绿或白色。浆果球形,成熟时红色,有种子1颗,黑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山坡灌丛中或林阴下。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秋季采,去皮,鲜用或煮熟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甘、微苦,性寒。
|
功效 | 养阴清热,润肺生津,化痰止咳。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6~15克,水煎服。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块根含甾体皂甙:大冬呋甾醇寡糖甙Asp-Ⅳ、Asp-Ⅴ、Asp-Ⅵ、Asp-Ⅶ[1],甲基原薯蓣皂甙,伪原薯蓣皂甙,3-O-(a-l-吡喃鼠李糖基(1→4)-B-D-吡喃葡萄糖基)-26-O-(B-D-吡喃哺葡萄糖基)-(25R)-5,20-呋甾二烯-3β,26-二醇[2]。近又从新鲜根茎分得6个由体皂甙,其甙元为雅姆皂甙元,薯蓣皂甙元,菝葜皂甙元,异菝葜皂甙元,糖部不含木糖,只含葡萄糖和鼠李糖[3]。又含7个寡糖Ⅰ~Ⅶ[4],分别为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的三聚糖、四聚糖、五聚糖、六聚糖、八聚糖、九聚糖和十聚糖。还含葡萄糖、果糖[5]、蔗糖[4]、5-甲氧基甲基糠醛、β-谷甾醇[5]以及瓜氨酸、天冬酸胺、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等多种氨基酸[6,7]。近从块根抑瘤有效部位中分离出4种多糖:天冬多糖A、 B、 C、 D[8]。
|
药理 |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Tenji K,et al.Chem Pharm Bull,1979,27(12):3086. [2]Liang Z Z,et al.Planta Med,1988,54(4):344. [3]黑柳正典等:《日本药学会第107次年会论文选辑》(《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8,10(1):56。 [4]Masashi T,et al.Chem Pharm Bull,1974,22(10):2306. [5]小林正等:《药学研究》(日),1958,30:477。 [6]Masashi T,et al.C A,1976,85:30677y。 [7]倪京满等:《中草药》,1992,23(4):182。 [8]杜旭华等:《沈阳药学院学报》,1990,7(3):197。 |
药理参考文献 | [1]Chang P W H.Chang Chin Med J,1949,67(12):648.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