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老班药(瑶族经典用药)
|
二级分类 | 七十二风
|
分类 | 小肠风
|
年份 | fiuv zingh buerng
|
别名 | |
来源 | 胡椒科植物山蒟Piper hancei Maxim.的全草。
|
形态特征 | 常绿木质藤本。茎圆柱形,无毛,节上生不定根。单叶互生,纸质,狭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有时不对称,边全缘,两面无毛或下面被稀短柔毛,叶脉5~7条。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穗状花序与叶对生,花总梗长5~10毫米,雄花序长3.5~10厘米,无毛;雌花序长1.5~3.5厘米。浆果球形,熟时黄色。花期4~7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林下沟谷中,攀援于树上或石壁上。产于广西岑溪、容县、北流、玉林、博白、防城、龙州、武鸣、马山、金秀等县市;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辛,性平。
|
功效 | 祛风除湿,强腰膝,消肿止痛。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6~15克,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水煎洗或捣敷。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
药理 | 1.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山蒟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以及乙醇热提和冷提物均可明显抑制PAF引起的兔血小板聚集,以乙醇冷提取作用强[1]。 2.对PAF所致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影响 山蒟醇援物能明显抑制PAF引起的炎症反应。口服400mg/kg和800mg/kg均能明显抑制PAF引起的小鼠腹腔通透性的改变。分别口服390mg/kg、400mg/kg能明显抑制PAF引起的大鼠和豚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PAF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对PAF性炎症的抑制作用不依赖于肾上腺垂体系统的存在,可能是在受体水平阻断了PAF的作用[1]。 3.毒性 小鼠1次灌胃LD50>6300mg/kg,腹腔注射LD50为1197mg/kg±189mg/kg(P=0.95)。注射后出现扭体反应、活动减少、步态螨珊、呼吸深而慢,20~30min时发生阵挛性惊厥、呼吸停止[1]。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韩桂秋等:《药学学报》,1986,21(5):361。 [2]李书明等:《药学学报》,1987,22(3):196。 [3]李书明等:《植物学报》,1987,29(3):293。 [4]韩桂秋等:《药学学报》,1989,24(6):438。 |
药理参考文献 | [1]李长龄等:《中草药》,1987,18(11):505。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